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瑞銀籲設統一披露標準 助投資者理解ESG進度

標籤:經濟

【明報專訊】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備受商界關注,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亞太區ESG諮詢服務主管凃喬彥(小圖)認為,監管機構、企業和投資者是ESG發展的主要推手,以打通產業鏈的長遠可持續發展,但不同產業、行業、公司無固定的實行準則。要投資者容易理解,須從透明和標準化的披露標準入手,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以達到帶來利潤的目標。

打通產業鏈 實現可持續發展

凃喬彥引用歐盟提出的一個披露要求PAI(Principal Adverse Impact,即主要不利影響)為例,指出歐盟首先讓金融市場參與者或財務顧問在去年達到披露的指標,實體企業披露指標則按公司規模在2025至2028年間逐步實施。他認為強制披露有關內容的方法,可作為有效的動力,因金融市場參與者或財務顧問具備較多資訊和數據,甚至乎與實體企業存有合作,金融機構要披露也要向實體企業取得數據,過去最大挑戰是數據不足或太少關連數據,新要求下可令要求更具透明度和統一。

他舉例,一家大型、行業龍頭的電商,業務未必涉及生產的節能減排,但上游的供應商對這方面存較大的需要、亦有可能影響到電商能否達到ESG披露要求,故該電商藉科技和募資的經驗助供應商實踐ESG。之後產業鏈提高效能和潛在融資能力、就可減低其他服務成本,讓每一家供應商都能夠輕鬆處理ESG報告,從中打通產業鏈。另他同時指出,由於電商用戶較多年輕並重視可持續的新一代用家,此舉亦有望帶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吸引更多人消費。

惟凃喬彥認為不同行業以至每一家企業,須重視和需要的ESG部分都不同、時間更是有限,故他指出企業要就本來自身的戰略發展,將ESG融入公司發展之中,同時視乎面向客戶、所在的國家或地區等對ESG的要求,首要滿足當地規則的最基礎條件,接着可綜合企業的發展策略決定吸引投資者方法。因為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吸引ESG基金,普遍投資者都希望獲利和企業可持續。他提及雖然不同類別投資者要求ESG回報亦各有不同,以私募基金普通合伙人為例,要求的投資回報跟以往不變;但具體要實現這回報,基金需要從ESG角度評估企業的風險。

機管局發綠債換好評 增ESG投資者比例

此外,市場上有不少ESG評級,他認為評分是重要但不是全部。首先市場上有不同的測量方法、測量重點也各有不同,但都只是幫助每家企業了解ESG的一種方法。他舉例香港機場管理局去年發行10億美元的5年期綠色票據、今年也發行10億美元的綠色票據,幫助擴充ESG項目,到頭來又可得到更好的ESG評級,之後也會持續增加披露內容、並提高其全球ESG投資者的比例。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