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美國聯儲局預告繼續加息,美匯指數延續前周升勢再漲0.69%,恒指上周再跌470點或2.17%,而美股三大指數亦全線向下,今期封面故事由紐約梅隆投資管理亞太區(日本除外)客戶投資方案主管曾春偉、Global X ETFs首席投資總監Jon Maier及研究部主管Pedro Palandrani分析最新形勢。曾春偉預測,由於美國通脹仍會在高位徘徊,因此聯儲局在下月再加息0.25厘後,即使當地經濟在第二季尾至第三季初有可能陷入衰退,仍不會減息,預料美元匯價表現將具韌性,美股短期面對較大調整壓力;中國股市表現則要視乎經濟復蘇程度。Maier及Palandrani則認為,即使在高息環境下,具創新能力的美國科技股仍具備中長線投資價值。
上周美國聯儲局多名官員均表示通脹仍令人憂慮,表態支持繼續加息,帶動美元匯價繼續轉強,美股全周反覆下跌。紐約梅隆投資管理曾春偉上周四在專訪中亦認為,美股短期調整壓力持續,建議投資者分散投資,例如可分別將60%及40%資金投資於股票及債券:「股票及債券比例不一定是60%及40%,也可以是70%及30%或其他比例,重點是要分散投資,不要只投資一類資產,這樣的話,在大多數情况,由於兩類資產價格表現走勢不同,可以對冲整個組合的下跌風險。」
曾春偉首先回顧,過去72年分別將60%及40%資金投資於美股及美債的長期表現。根據摩根資產管理截至今年1月底數據,分別以標指及Bloomberg US Aggregate Total Return Index為美股及美債基準指數的話,去年分別將60%及40%資金投資於美股及美債,回報為-16%,是2008年金融海嘯及1974年股災以外最差(見圖1)。不過,曾春偉強調,別只看一年的數據,該組合過去5年及10年每年平均回報仍達6%至8%:「我覺得60/40組合的投資理念是分別長期投資於股票及債券,持有足夠長的時間便可以帶來合理回報。」
根據曾春偉分析,去年分別將60%及40%資金投資於美股及美債而錄得-16%如此差的回報,主要原因是美國通脹曾持續上升,令聯儲局大幅加息逾4厘以壓抑通脹,預料此情况今年不會重演:「在2021年底的時候,很多人、包括聯儲局官員仍相信美國高通脹屬暫時性(transitory),但結果通脹在去年大部分時間一直上升,令聯儲局需要大幅加息壓抑通脹,隨着息口急升,意味資金成本向上,所有風險資產、包括股票及債券均要重新定價,估值下調引領價格下跌。以債券為例,孳息率由前年底接近零大幅上調至去年底近4厘,過程中價格下跌,而利息收入亦不足以抵消債價跌幅,令去年總回報約-10%。」
「我們相信今年該組合的表現會比去年佳的原因是,美國通脹已經或接近見底,令聯儲局可以放緩加息部署,事實上當局去年11月、12月及本月初分別加息0.75厘、0.5厘及0.25厘,加息力度逐步遞減,這很明顯有利於債券投資。事實上,目前不少美國債券孳息率達4厘,把40%資金投資於這些債券的話,假設債券價格年內不變的話,組合每年便可賺取1.6%回報」。
過去幾個月《Money Monday》封面故事不少投資專家在接受訪問時均有建議投資美債,惟對美股卻看法分歧,主要憂慮是美國經濟今年稍後時間將步入衰退,不利企業盈利,事實上,美國多間大型科技公司近日公布上季業績均不理想,拖累股價下跌。
曾春偉表示,紐約梅隆投資管理預測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尾至第三季初有可能陷衰退,企業盈利預測將被進一步下調,此不利景况均未在市場上反映,料美國股市仍有下跌壓力:「回顧過去數據,當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標指成分股企業盈利一般會下跌10%至15%;由於我們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將出現衰退,即使衰退力度溫和,估計也會因此出現企業盈利下調,而由於目前市場仍預測企業盈利將錄得增長,可見風險現仍未在股價上反映(Priced in)。故我們估計,隨着日後標指企業盈利預測下跌,估值也會跟隨下滑,為股價帶來雙重調整壓力。」
另外,曾春偉預測,聯儲局在下月再加息0.25厘後,會先觀望下月及4月經濟數據,再決定5月是否進一步加息,但由於估計通脹未來幾個月仍會在高位徘徊,因此,他相信即使當地經濟在第二季尾至第三季初陷入衰退,當局仍不會減息,而市場現時估計當局年內減息,若他的預測屬正確的話,美股料會因此出現調整。
曾春偉表示:「我覺得市場對減息等樂觀預期現已在美股價格上反映,因此目前有理由轉趨審慎,關鍵是即使美國通脹料已見頂,但仍會維持高位運行一段時間、遠高於2%的聯儲局政策目標,這樣的話,減息並非短期會出現的事。」
既然美股未來幾個月料面對眾多挑戰,股價料仍有下調壓力,記者請教曾春偉,現將部分原擬投資美股的資金轉攻其他股市、例如中國股市是否可行呢?他表示,由於如分別把60%及40%資金投資於股票及債券,過去10年每年平均可賺取6%至8%,長期回報不俗,可作為戰略資產配置(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SAA),投資者當然也可根據本身對未來6至12個月資產市場的預測 ,在SAA的基礎上作出戰術資產配置(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TAA),包括調控股債比例、投資美國以外的股債等。
不過,曾春偉強調,非美國資產表現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大幅跑贏美國資產,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元匯價期內曾下跌逾一成(見圖2),背後涉及多項因素,這未必在今年餘下時間重演,換言之,美元匯價本月以來回升後,未來亦可能維持堅挺,不會再像過去3個月般成為非美國資產的順風:「在去年第四季,投資者普遍擔心全球經濟即將出現衰退,但由於歐洲天氣比預期和暖,令預期的能源危機及經濟衰退未有出現,而且中國亦放寬防疫政策、重啟經濟,這對全球供應鏈及其他多方面均有正面的影響,結果全球經濟至今仍維持增長,不少股市亦從低位回升不少。」
「過去一年,隨着美國聯儲局在去年3月開始大幅加息,聯邦基金利率上端在去年11月初加至4厘,期內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均有加息,惟幅度明顯不及,這令美元對比歐元及英鎊的利率差距擴闊,由此帶動美元匯價曾急升;去年11月初至今,即使美聯儲仍然有加息,但加息力度逐步遞減,而期內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仍然積極加息,令美元對比歐元及英鎊的利率差距收窄,因此令美元匯價曾回落,那麼到底美元匯價本月以來回升是否已見底呢?這便要視乎美聯儲、歐央行及英倫銀行日後的加息步伐了。不過,我認為美國經濟中長期較有韌性,而歐洲經濟則有較多不明朗因素,因此美元匯價在低位應有支持」。
至於以恒指及MSCI中國指數為代表的中國股市在去年11月以來大幅跑贏美股標指(見圖3),屬近年罕見,在今年餘下時間此趨勢能否持續呢?曾春偉認為,中國股市是次升浪已完成大部分,後市要視乎重啟經濟後刺激經濟及盤活房地產市場的成效。
富蘭克林鄧普頓固定收益團隊首席投資官Sonal Desai、首席市場策略師Stephen Dover在上期《Money Monday》封面故事指出,由於美國工人時薪增長仍然強勁,料當地通脹近月略為回落後,未來數月有可能掉頭回升,故聯儲局料將繼續加息,認為可同時投資於美股及美債分散風險,而安柏環球金融首席投資總監雷志海亦提醒港股短期將面對較大回吐壓力。
在上述不明朗因素困擾下,恒指上周下跌470點或2.17%,亦可見上期封面故事的專家分析靠譜。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