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官媒倡適時減息 引導儲蓄轉向消費

【明報專訊】中國內地1月份居民存款增加6.2萬億元人民幣(見圖),創2005年有紀錄以來新高,官媒《證券時報》發表頭版評論文章指出,地產市場進入常態化,因購房減少產生的超額儲蓄難以流到地產市場,不少存款以超額儲蓄形式存在,因此讓居民從超額儲蓄引導至消費是目前內地經濟工作重點,倡議當局應同時採取一連串針對措施,穩定居民預期和信心提振消費和投資,包括擇時降低利率水平。

國民儲蓄高投資總額 反映資金閒置

《證券時報》文章指出,存款上升除因內地人長期儲蓄習慣外,疫情期間股票、基金收益下降,特別是銀行理財產品「破淨」,即跌穿淨值出現虧損,減少居民投資意願,加上內地人購房減少,令不少存款以超額存款形式出現,即國民儲蓄總額高於投資總額,反映資金閒置。

文章又指出,貨幣存在市場有效流通才能帶動經濟增長,留在銀行則造成貨幣擠壓,也反映未來預期轉弱、消費需求不足、投資意願下降。若降低利率,除了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刺激消費和投資復蘇,也可改善企業融資環境,增加居民財產收入,為股市上升創造條件,改善市場預期並提振消費信心。文章亦建議推出其他財政政策,例如發放消費券、鼓勵汽車消費下沉至城鄉市場,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防禦性儲蓄意願。

自去年8月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保持不變,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卓亮認為,目前內地其實沒有迫切需要減息,1月廣義貨幣(M2)供應量按年增長12.6%,創近7年新高,即使名義GDP今年有高單位數增長,市場流動性仍相當充裕,另外春節期間內地旅遊、餐飲等高頻數據顯示消費明顯反彈,非製造業採購經濟指數在1月也急彈至54.4點,減少貨幣寬鬆需要。雖然1月大宗消費,如百強房地產銷售額按年仍跌31.7%,不過,卓亮指去年底內地已全面推出支持樓市政策,包括放寬限貸、降低首套房按息等,加上目前內地居民負債水平不低,當局也要審慎防止風險,因此不認為會為此降低利率。隨着內地經濟活動復常、居民收入提高,最終均能提振消費,不用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