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儘管中國投資者去年拋售了價值126億美元(約983億港元)的美國國債,不過他們同時購入了價值1218億美元(約9500億港元)的美國政府機構債券(U.S. agency bonds),購買量創歷來新高。美國政府機構債券是指由美國政府支持的高收益證券,當中包括住宅按揭貸款巨頭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貸美(Freddie Mac)的債券。根據彭博社的數據,目前此類美國政府機構債券的收益率,較美國國債收息率曲線的息差,高出0.28厘。
隨着美聯儲去年展開加息周期遏抑通脹,目前美國政府機構債務對比美國國債的息差,幾乎較2021年11月的0.1厘低位,上升兩倍。
市場人士指出,中國投資者並非對美國國債缺乏信心,而是將資金轉投其他收益率更高的美國政府機構債券。
研究機構CreditSights駐新加坡的高級中國信貸分析師Zerlina Zeng指出,尋求更高的收益率似乎是中國投資者由美國國債,轉向美國政府支持的按揭抵押證券(MBS)的主因。由於美聯儲結束購買MBS,加上利率波動加劇,以及商業銀行的需求疲軟,都令美國政府支持的MBS表現,遜於其他美國固定收益資產。這導致MBS的收益率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上升,並較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更具吸引力。
近期美國國債的主要買家,包括日本養老金、人壽保險公司及美國商業銀行等,都對美國國債需求減弱。儘管中國仍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第二大債權國,但其美國國債總持倉已降至2010年6月以來新低。
另外,摩通的研究報告則顯示,截至去年11月,中國政府所持的美國國債,佔其外匯儲備的比例,已由2021年底的32.9%降至27.9%,反映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尋求外匯資產多元化。不過美國財政部的數據卻顯示,中國居民購買美國政府機構債券卻持續增加。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高級研究員Brad Setser指出,若與美國國債相比,中國投資者似乎比較願意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以換取更高的收益率,預計該國投資者有望在今年內購入約750億美元(約5850億港元)的美國政府機構債券,即相當於外國投資者對這些證券需求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