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陳智鑾:納米樓呎價高頻蝕讓 入市要小心

【明報專訊】讀者Kelvin來信:

本人打算兩年內置業,目標樓價700萬元左右,但擔心資金不足,正考慮是否先買一間小型單位投資、收租等升值,數年後再換自住樓?

筆者回覆:

樓市過去近20年的升市,多少都影響了不少人對置業的睇法,至少在40歲以下的人群之中,大部分人自從工作以來,都只見樓價上升,所以都會有一種「有買貴無買錯」的信念,不論是質素、位置、大小,只要有能力買入,數年後放售都會大賺一筆,然而,現時置業一定要認清自己是自住還是投資,更要小心選擇單位。

先為Kelvin評估現時的置業計劃,如果目標是自住,只要資金和收入足夠,長線持有物業一定比租樓有優勢,Kelvin目標700萬元的物業,以九成按揭上會,每月供款3萬元,入息需求約6萬元,壓測過關。資金方面,首期需要70萬元,加上印花稅26萬元、佣金、律師費等,共要105萬元,以現時產資亦是足夠,但入伙即使不裝修,餘下的資金仍略有不足,如果遇到失業、大病、意外等,便有機會因現金流周轉不靈而陷入財困,所以現時確實不宜強行置業。

若資金不足 勿強行置業

另一個考慮是先買入細單位作投資之用,其實亦不太可行,如果目標是投資,我會勸說Kelvin現時不要入市,當然,坊間有人建議用九成按揭買入單位後再放租,但倘若銀行發現業主違反按揭契約,隨時會強行終止貸款,到時或得不償失,不建議冒險。單計投資回報,租金回報只有約2厘,未計差餉地租、以及租務佣金和空置率,物業現時未必是一個優秀的投資工具。尤其是部分新樓,只是特別為了資金不充足的投資者而設,開則特別細,看起來銀碼亦較細,但納米開則局限了用途,而呎價亦比其他單位高,間接造成不少早期投資者持貨數年仍蝕賣的局面。

若見樓市回調,想捕捉房地產相關的機遇,而又有資金考慮,可留意房託(REIT) 及相關的ETF。

投資房託可捕捉樓市好轉機遇

房託的好處是能間接投資房地產項目,若物業市道好轉,股價會跟隨上升,而亞太區的REIT平均股息亦有4厘至6厘,在過往10年的REIT的平均回報亦有8厘以上。相比投資物業,REIT 不用支付1額外印花稅,交易金額不用像買樓每次要過百萬,REIT亦沒有持有期的限制,投資年期上亦較有彈性。另外,現時亞太區的REIT包括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地,Kelvin可以透過投資不同地區的REIT以分散風險。當然,以上只是初步建議,詳細計劃應向專業的投資顧問查詢,並定期跟進及評估,以達至長線增值的目標。

信達興業董事 物業理財專家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智鑾 理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