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公布兩個比市場預期高的通脹數據後,美債息大幅上升,美國6個月國庫債券孳息率升穿5厘,上周最高見5.05厘,反映市場逐漸接受聯儲局2月初時所說,加息應該不會在3月份停下來,5月份應該再會加息。以現時聯邦基金利率區間是4.5厘至4.75厘來計算,即再加0.25厘兩次,5月份隔夜利率就大概是5.1厘,因此,利率市場只是反映今年餘下時間再加息0.5厘,沒有甚麼大不了,只是2月之前市場太過傾斜於相信今年有0.5厘減息空間的想法是過分進取而已。
不過,美國拜登政府的政策制定與執行力着實令人擔心,上周二拜登宣布將聯儲局副主席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調任至白宮,擔任首席經濟顧問一職。
衆所周知,布雷納德在聯儲局各官員中是最鴿派一員,她認為低失業率與低通脹其實可以並存。這個調任牽一髮動全身,周三美國媒體報道稱,白宮考慮提名芝加哥聯儲銀行行長Austan Goolsbee接替布雷納德出任聯儲局副主席。
而因為芝加哥聯儲銀行行長於今年內是對貨幣政策有投票權,在未選出下任行長之前,聯儲局可能會讓其他沒有投票權的聯儲銀行行長暫時補上。潛在擁投票權的人選中,其中一個熱門就是鷹派代表人物──克利夫蘭聯儲銀行行長梅斯特(Loretta J.Mester)。
雖然Austan Goolsbee在聯儲局各官員中被認為是鴿派的第三位,但是他在聯儲局系統的資歷非常淺,他被任命為芝加哥聯儲銀行行長只不過是1個多月的時間,如此倉卒就要坐直升機跳升副主席,能否有足夠膽識而能服眾實在是存疑,無怪乎美股隨即下跌,標普500兩個日內下跌2%,對利率敏感的納斯達克指數則下跌達3%。
美國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比12月初上升0.5%,而美國生產物價指數更比12月份上升0.7%,看似是通脹大幅反彈的證據,但大家不可以忽略「一月效應」:第一,美國企業於1月份集中將去年原料及工資上漲的成本轉嫁予消費者是個慣性;第二,大約超過四成的企業在1月份進行加薪;第三,油價於1月份見底反彈,短期推高通脹。由於這幾個因素在2、3月不會再重現,而企業裁員高峰則在2月底,筆者相信當3月份公布2月份通脹數據時,我們應該看到這兩個通脹指標回落。
美股在利率上升與盈利下降的雙重打壓下,其實仍表現得中規中矩,美國標普500指數現水平,只比起去年聯儲局於3月中開始加息時低5%左右,但今年每股盈利增長的預期則只有約2%,明年預期有12%的增長大部分原因是基於減息的預期,因此美國經濟是否軟着陸實在幫不了美股甚麽忙。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