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月初「流浪氣球」事件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遲訪華,中美關係轉趨緊張,港股亦被拖累,曾連跌四周,累積跌幅達2678點或11.81%,在過去周末全國兩會開幕前,恒指上星期回升557點或2.79%,政治事件對港股影響看來愈來愈大,今期封面故事訪問年輕時曾任法國外交部顧問、在北京工作的安聯投資全球股票投資總監Virginie Maisonneuve分析最新形勢。她認為,隨着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經踏入新發展階段,正合理地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改變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全球秩序,因此中美關係緊張在中長期料持續,這會壓抑中資股估值,低吸勝高追。她又指出今年可以留意中國重啟經濟及科技創新等兩大投資主題,並且相信政府將致力穩定房地產市場。
安聯投資的格言之一是成為全球投資者(Global Investors),旗下基金經理向來擅於根據全球政經局勢最新發展,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該行全球股票投資總監Virginie Maisonneuve近日從英國倫敦來港拜訪客戶,其間接受《Money Monday》訪問,她對於中國以至全球政經局勢均有精闢分析,值得讀者細閲和參考。
Maisonneuve指出,中國的發展正踏入第三階段:「第一階段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第二階段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當時很多人都擔心中國經濟受衝擊,但中國藉着生產力提升迎難而上,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如果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來計算,有些人覺得中國GDP現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現時便處於第三階段,當中國的經濟實力也成為地緣政治上的實力,這便是一個新的階段。」
根據Maisonneuve的分析,中國現已擁有可觀的實力,有權利在全球治理的桌子上得到一個合適的座位,換言之,合理地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將會改變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全球秩序,因此中美關係在未來10至15年料持續緊張,中長期投資中國股市,亦一定要考慮到相關地緣政治風險:「地緣政治風險的變化,會影響到股票風險溢價(Equity Risk Premium),過去此情况不常出現,在未來10至15年則會經常發生。」
隨着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中國股市的風險溢價亦會上升,這便可解釋為何2018年第一季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向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為中美貿易戰打響第一槍後,恒指該季已於33,484點見頂,過去5年反覆回落近四成,上周收報20,567點;恒指期內市盈率由近15倍回落至近12倍(見圖1)、市帳率則由逾1.4倍回落至不足1.2倍(見圖2),出現了明顯的估值下調,便是風險溢價上升所致。
Maisonneuve指出,隨着近年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投資中國股市的確已變得比以往困難,其中一個應變方法是在市場情緒變得極度悲觀時始買入或增持,「當情况變得極端,通常都是買貨的好時機,因為當估值已經很低,價值便會浮現,當然你也要做足功課由下而上選好股票才可取得超額回報」。
事實上,恒指去年10月31日最低報14,597點後,曾出現兩個多月的強勁反彈,今年1月27日最高報22,700點,累積升幅達8103點或55.51%,假如投資者在期內低買高賣,短期回報可以十分可觀。
投資最重要向前望,恒指於1月27日高見22,700點後,跟着曾回吐逾一個月,上周二低見19,783點,靠近去年10月31日至今年1月27日期內8103點升幅回吐38.2%、即19,605點獲支持後,上周中後期始反彈,收報20,567點(見圖3),記者請教Maisonneuve對港股後市的看法,她表示,雖然相信港股今年仍有機會反覆向上,但由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升勢過急,上月開始出現調整亦屬正常,而投資者如何部署也要因應本身情况而定:「我覺得要看投資時限(time horizon)及已有倉位(starting position),假如你現持有中國股票不多,也可以長期投資,目前入市買貨也是可取的。」
恒指於1月27日見頂回落,其中一個負面因素正正是地緣風險升溫,原因是美國國防部於上月初在西北部蒙大拿州上空偵測到來自中國的氣球後,表示屬用於間諜用途,約一星期後擊落該氣球,國務卿布林肯更因此推遲訪華,而中國外交部則指有關設備是來自中國民用飛艇,乃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對美國採取擊落舉動表示強烈不滿。被記者問及對中國氣球事件有何看法,Maisonneuve表示,由於美國與中國一旦出現真正衝突,兩國均會付出重大代價,故她相信兩國將會鬥而不破,指若上述事件令市場出現進一步波動,令她心儀的中國股票跌至真正偏低水平,她便會出手掃貨。
由於監管規定要求,Maisonneuve在是次訪問中不能談及個股,但她認為,目前投資中國股市可聚焦於重啟經濟及科技創新兩大主題:「第一,中國已經走出疫情、重啟經濟,由於過去3年疫情期間居民減少消費、增加儲蓄,現時有不少超額儲蓄,這些被壓抑的需求將會在今年釋放,因此消費股是值得看好的;第二,即使很多人仍然誤以為中國只會製造低價產品,但我真的十分敬重中國的創新能力,這可體現於互聯網技術及生物科技,而我也喜歡中國的電動車及相關產業。」
至於全國兩會於下周初閉幕後,預料中國政府會推出哪些政策刺激經濟呢?Maisonneuve強調,不相信中國政府會像2008年金融海嘯後、在2009年推出「四萬億投資」等財政政策般大水漫灌刺激經濟,任何政策都是針對性及有限度的,並相信穩定房地產市場屬十分重要:「中國房地產市場佔居民財富60%、銀行貸款40%及地方政府財政收入50%,我相信政府在過去兩年出台眾多調控措施只是希望整頓、而非摧毁此市場,而近月有關政策已經轉趨寬鬆,加上近月疫情受控、經濟重啟,居民買樓的信心亦可望慢慢恢復。」
Virginie Maisonneuve在全球投資市場逾30年豐富經驗,在2021年加入安聯投資前,已曾在多家歐美大型投資機構出任要職,但她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職業生涯時,卻並非從事金融業,而是任法國外交部顧問,在北京工作,其間曾在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上課,由於她亦取得巴黎多菲納大學(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普通話學位,亦通曉普通話,而是次她接受訪問主要以英語進行外,亦說了幾句普通話。
Maisonneuve表示,她自小便對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大學畢業後便在法國外交部任顧問,在北京工作。她回憶,當時中國處於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初期,而她感受到中國人民對改善生活有很大的期望,亦因此很努力工作,因此對中國留下良好印象;即使Maisonneuve在1980年代中後期已離開中國、回到歐洲工作,但她在跟着逾30年、在2020年疫情大爆發前幾乎每年均會再到訪中國,見證期內中國經濟起飛、現已躍居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
像上期《Money Monday》封面故事的主角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中國區主管朱正芹一樣,安聯投資Virginie Maisonneuve亦是金融機構女性高層,適逢本周三便是3月8日國際婦女節,記者向她請教女性如何可在金融機構上位的同時亦照顧好家庭。
Maisonneuve表示,女性在金融界取得成功沒有秘密,最重要的便是勤力(hardworking)及有韌性(resilient),在日常工作上爭取好表現,而她作為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持證人,經常亦會出席該會活動認識志同道合的金融界專業人士,擴闊圈子。家庭方面,Maisonneuve感謝丈夫及女兒對她工作的支持及諒解。
值得一提的是,Maisonneuve是次接受《Money Monday》訪問前,由於她身體不適、聲線沙啞,臨時推掉了一間電視台的訪問,仍如期撥出一個小時受訪,提出不少精闢投資觀點,亦令記者感受到她的專業、勤力及韌性。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