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時問人「你多久沒揭開書看看」,倒不如問「你多久沒下載一本書看看」,電子閱讀蔚然成風,令提供網文、網絡小說搜尋下載的服務商如雨後春筍,有如香港資本市場較熟悉、騰訊(0700)旗下的閱文(0772)。現在可多認識一家。於內地經營宜搜小說的宜搜科技上月底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集團近年收入增長較平緩,盈利增減或更取決於銷售及推廣成本開支的變動,也是開源尚未成功,節流仍需努力。
宜搜於資本市場曾多次轉折,2014曾計劃到美國上市,但至2017年撤回申請,轉到內地新三板市場掛牌;但至2019年因成交量相對低而決定除牌;同年向科創板提交上市申請,卻又未竟全功。兜兜轉轉來到香港,獨家保薦人為中銀國際。
宜搜為內地主要數字閱讀服務供應商之一。其宜搜小說App於2021年是中國最大獨立第三方數字閱讀平台。在中國數字閱讀市場,宜搜系列閱讀App的平均月度活躍人數超過約2540萬人,於2021年排名第五。截至去年9月30日,宜搜系列閱讀App的累計註冊用戶人數達4400萬人。
集團指透過其人工智能推薦技術研發,配合自有的智能推薦引擎,為付費或免費用戶精準按其喜好要求推介網絡內容、小說等。按此基礎,集團衍生四個主要業務,首先自然是建基於宜搜小說App的數字閱讀推薦業務;其次便是免費用戶讀文時展示的廣告收益;另外利用現有平台,作為網絡遊戲發行;以及其他數字內容等。
按收入計,數字閱讀推薦及數字營銷收入仍是集團主要收入來源,惟兩者毛利率大相逕庭,以去年首九個月數據為例,數字閱讀及營銷服務的毛利率分別88.5%及8%,相差高達80.5百分點。前者毛利率偏高,主要是有別於其他同類網絡小說、網文平台,宜搜本身並無參與內容創作或製作,作為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數字閱讀平台,故銷售成本自然較低。雖則近期集團透露近來大熱的ChatGPT作為AIGC的一個分支,集團亦將利用經驗使用AI技術創作文學作品,但「十畫未有一撇」;而數字營銷則一如行業的特色,便是連帶涉及大量的流量獲得成本,造成毛利率偏低。
此外,集團近年收入增長平緩,據早前集團提交資料顯示,宜搜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營收分別為3.72億元(人民幣,下同)、4億元、4.1億元;2020年及2021年亦只為4.1億及4.3億水平,複合年均增長率不過3%,可見收入增長似乎陷入樽頸。
再細看,數字閱讀推薦服務中,近年付費數字閱讀推薦收入逐年遞減,由2020年的5500萬元,至2021年的3217萬元;去年首九個月再按年下跌16%至2046萬元;而集團月度付費人數亦由2020年的11.45萬人,降至去年9月底的4.45萬人;月度付費人數/月度活躍人數比率僅0.2%,即每1000人當中僅有2人付費。故集團愈依賴免費數字閱讀模式中的廣告收益,而當中廣告的年度點擊率,亦由2020年的0.7%略降至2021年及去年首9個月的0.6%。
故不難解釋何以集團收入增長較為平緩,而2021集團毛利倒退,盈利卻大升,其實主要得益於銷售及分銷開支下跌18%所致;反至去年首三季,當銷售及分支開支大升31%,盈利便倒退14%,節流成功與否成為集團近年盈利增長的關鍵。
節流還需努力,但開源又談可容易。在內地網文閱讀市場,強敵環伺,文首提及的閱文及A股的掌閱科技,月活躍用戶分別達2.65億及1.6億,遠遠拋離宜搜的2550萬人。况且上述競爭對手在內容製作上投放不少,造就不少獨家內容,宜搜要與其力拼的勝算有多少實是未知之數。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