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金融時報》指出,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形勢影響,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意欲減退。加上英國不將中國審計標準視為等同於國際標準,促使更多中國企業轉向瑞士上市。根據瑞士證券交易所營運商SIX的數據,去年有9家中國企業在瑞士蘇黎世上市,集資32億美元(約250億港元),遠超中資企業去年在美國上市的4.7億美元(約37億港元)集資額。
銀行業及交易所高層表示,數十家中國企業希望利用去年設立的中瑞股市互聯互通機制,透過瑞士證券交易所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製造鋰電池設備的浙江杭可科技(滬:688006),上月已在瑞士發行GDR,集資1.72億美元(約13.4億港元)。今年1月,康希諾生物(6185)亦宣布計劃在瑞士發行GDR。
業界人士指出。若所有已宣布在瑞士集資的中國企業都繼續推進計劃,中資企業在瑞士的集資金額,將比去年所有歐洲IPO募集的資金還要多,令瑞士可能變成中國市場。GDR是指符合條件的A股上市公司,在規定海外交易所發行的股票。換言之,這些公司不是在瑞士發行新股,而是把國內股票包裝後在瑞士上市。
此外,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在美股期權市場,交易日結束時到期的期權合約交易激增。這款名為「零日到期」(0DTE)的期權,每天名義交易量升至約1萬億美元。摩通的報告估計,在極端情况下,0DTE期權可能會擴大美股主要指數的波幅。摩通估計,若標普500指數在5分鐘內下跌5%,就可能引發規模達305億美元的0DTE期權相關交易,將標普500指數的跌幅擴大20個百分點,而25%的指數跌幅,將會是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