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內地走出疫情影響,中國平安(2318)預期今年首季和全年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可望轉正。平保聯席首席執行官姚波(圖)表示,今年內仍有不確定因素,例如近期金融市場動盪、內地經濟信心恢復速度等,短期仍有增長壓力,因此未有給予恢復幅度的預期。不過隨着內地經濟發展,未來該行可以回復高質素增長。
去年疫情影響居民消費,影響高價值率的長期人壽健康保障型保險,去年該部分新業務價值下跌一半。姚波表示疫後,長期保障險需求將漸漸恢復。另外,因為銀行利率下跌,去年部分內地理財產品跌破淨值,對儲蓄保險需求也因而提升。該行不會單依賴長期保障險,而是豐富產品種類,帶動業務增長。
疫情影響減退後,市場回復關注平保壽險改革成效。姚波指改革大項目基本完成但工作仍在進行,繼續向各個代理營業部推廣,雖然代理人數按年減少25.8%,不過人均新業務價值按年上升22.1%。另外其他銷售渠道,包括銀保、服務「孤兒單」的社區網格化專員,未來兩三年也不少發展工作。
投行富瑞發表報告,引述管理層預計受惠代理改革、將產品結合服務與對手形成差異,和發展不同渠道,料業務增長長期可高於同業,中長期新業務價值增速可至GDP增長的兩倍,即每年約10%,與該行預期相符。
矽谷銀行倒閉,令市場注視金融機構如何管理其長期債務工具,會否對其流動性和償付能力有影響,姚波指保險合約負債期長,需要購買長期的資產,因此情况有所不同。該行目前保險負債久期平均為15年,較資產久期10年長,所以盡可能增加長久期的資產。他又指保險流動性壓力較銀行低,因為銀行客戶可以提走存款,而保險客戶每年繳交保費,公司可用於賠償和投資。
上周瑞信(美:CS)出現信心危機,據了解,經平保內部排查,他們對瑞信上市控股公司沒有直接敞口,對其營運公司有少量高等級無抵押債券,不過它的信用評級較控股公司高,認為違約風險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