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許健生:百度背水一戰(上)

【明報專訊】BAT──百度(9888)、阿里巴巴(9988)、騰訊(0700)作為中國互聯網曾經的三大巨頭,其中以百度發展最早。百度在2007市值就已破千億,當時阿里(指2007年在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股票編號1688)及騰訊市值加起來也不及。15年過去了,阿里、騰訊已經成為世界最值錢的公司,阿里市值為1.7萬億港元、騰訊市值為3.25萬億港元,而百度市值跟2008年時比較只翻了兩番,目前約3500億港元。相信歸咎於百度過去盈利較單一化,營收太過集中於線上搜尋器廣告,但自從用戶線上使用習慣由PC端轉移到移動端,及出現多元化的線上入口端,百度作為入門網站、搜尋器的優勢已逐漸減退。

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曾是美國最早期的搜尋器Infoseek的核心工程師,他1999年帶着超前的搜索引擎技術回國並在北京中關村創立了百度公司。 李彥宏和另外6位員工在4個月的時間就構建出了百度搜索引擎,這個引擎能搜索500萬個網頁,可以給不同的門戶網站提供搜尋技術。當時中國互聯網的用戶才只有900萬人,所以這個量是非常足够。一直到了2001年百度網才推出了自家獨立的搜索引擎直接服務用戶, 「百度一下」 就正式誕生了。而百度在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就只有一個,當時還在大力發展中國市場的Google,不過當Google在2010年全面地撤出,百度從此在引擎搜索上再無對手,百度業務就一飛冲天,但同時亦是由盛轉衰埋下了一條伏線。

筆者還記得2010年後做國內線上推廣時,百度SME是主要的宣傳渠道,加上當時自由行旺盛,而國內亦未嚴打廣告黑五類(黑五類廣告是指:棋牌捕魚、藥品、醫療器械、豐胸產品、減肥產品和增高產品、網購、二類電商等)。當時一些線上金融機構,醫美集團隨隨便便就投放幾十萬(人民幣,下同)甚至過百萬廣告費在百度搜尋器上。不知是否賺錢太容易,生活過得安逸,危機意識也變得薄弱。直至iPhone的出現、App誕生、互聯網的使用習慣也從電腦變成了手機移動互聯網,巨頭相繼崛起:阿里的支付寶、淘寶、騰訊的微信、美團(3690)、抖音等App都有自己的入口了。當各大巨頭已享受移動端的人流紅利,百度才突然醒覺自己在移動互聯網這條賽道大落後,急急以高價19億美元收購當時初具規模的App 91市場。

歷年來收購 成功寥寥無幾

但因策略及市場變化,百度無因收購91之後帶來任何移動互聯網上的優勢。雖然如此,百度繼續收購其他App;例如2014年收購了糯米搞團購外賣o2o服務、2022年用36億美元收購YY直播進軍直播市場。

還有以3.7億美元收購PPS、9000萬美元收購智能音箱渡鴉科技、1億元收購百伯網、5000萬收購hao123、3000萬元拿下天空下載站……最終都泯然衆人矣。細數下來,百度歷年來的收購案,成功的寥寥無幾,大部分最終都落了個失敗的下場。但對當時一班在艱苦創業的小伙伴,能早日賣身給百度就比中十次彩票更好。

除百度搜索引擎的主業務外,其他新的業務不論是收購或是自行研發,成績實有點未如人意。怪不得百度年初時透露風聲將會推出百度人工智能產品「文心一言」ERINE Bot (Enhanced Representation through Knowledge Integration) 時,在不少微信群裏的國內行業大咖都抱住觀望或甚至表示並不看好的態度。

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發展都是以現有科技概念上加以本地化、體量化及壟斷市場化並以應用獲利為主軸思維,很少看到有什麽原創性的底層研發的技術。加上發展生成人工智能需要有強大的數據庫、優質的內容,這在中國發展確有一定的難度。而人工智能涉及大量算法需要龐大的電腦運算能力,而因地緣政治形勢,內地無法取得所需要的高性能晶片;例如NVIDIA(美:NVDA)的GPU A100等,這亦會影響內地在人工智能的長遠發展。然而,李彥宏是沒有這麽輕易被打倒的,雖然上一個風口他沒有把握住,但是下一個大時代方向他已經牢牢地掌握了。如果這個方向佈局好好抓住的話,百度絕對有機會是下一個新賽道的領跑者。

文心一言料以ChatGPT3作藍本

在上周OpenAI正式推出了ChatGPT4,翌日百度便舉行了文心一言發布會。兩者發布的距離那麽近,難免市場會拿他們來作正面比較。如筆者無猜錯,相信百度的文心一言底層模型是以ChatGPT3作藍本(因OpenAI在ChatGPT3後已不再是開源),那ChatGPT3有多「精神」,大家也應瞭解,李彥宏亦心知到這點。為避免出現同Google發布BARD時的錯誤,他選擇了用ppt和預錄作演示。當然市場是最誠實的,李彥宏擔心的都是市場擔心,百度在發布會期間,在港股的股價應聲下挫高達一成。

那百度真的如此不堪?文心一言同ChatGPT4真係無得fight?筆者下星期再同大家分享一下。

香港電腦商會主席及元宇宙產業聯盟召集人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許健生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