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再生能源滿足需求前 核能接受程度升

【明報專訊】德國社會近年對核電存廢爭論不休。儘管德國人向來傾向反對核能,但近年這種態度發生變化,更多人認為在過渡至綠色經濟前,核能是可接受的選擇。德國智庫Konrad Adenauer Foundation去年底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約69%德國民眾支持繼續使用某種形式的核能,直至可再生能源可取代它。部分輿論憂慮,在德國擁有足夠的潔淨能源設施前,該國將更依賴煤炭等污染燃料來彌補能源缺口。

環球多次核事故 曾加劇反核情緒

回顧1970年代,德國曾出現強烈的反核運動,社會各界人士憂慮其造成核泄風險,並憂慮其可能催生更多核武。這場反核運動最終促成綠黨誕生。197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哩島核電站發生部分堆芯熔毀事故,以至1986年的切爾諾貝爾核泄,都加劇了德國社會的反核情緒。

到2000年,施羅德(Gerhard Schroder)領導的社民黨政府承諾逐步淘汰核電,並開始關閉核電廠。在默克爾(Angela Merkel)帶領的基民盟政府上台後,核能曾被視為轉型至可再生能源的過渡階段。

直至2011年3月,日本東北大地震及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多個反應堆熔毀,反對核電的民意再佔壓倒性多數。原本相對支持核能的默克爾轉軚,宣布將加快淘汰核能,並立即關閉舊核電站。

不過隨着烏克蘭戰爭爆發,能源供應趨於緊張,德國政府推遲了原訂去年底關停全部核電站的計劃,讓它們繼續運行至4月中。

部分歐洲國家跟德國一樣尋求放棄核能。丹麥在1980年代通過決議,不再興建核電站。意大利在1990年關閉了最後一個核反應堆,而瑞士也在2017年議決逐步淘汰核能發電。不過面對能源價格高企及減排壓力,很多國家也在擴大核能項目,例如法國約七成電力來自核能,並計劃再建造6個新反應堆。芬蘭去年也開設了一座新的核電站。全球最大的核能生產國美國,也於3月在喬治亞州啟動了新核反應堆Vogtle 3。

能源價高企 多國近年擴核能項目

英國近期的氣候策略指出,核電在生產「安全和負擔得起的清潔源源」方面,具重要作用。即使是仍在處理福島核泄餘波的日本,也在考慮重啟核反應堆。不過一般核電站的壽命約為40至60年,歐美許多核電站正在老化,而興建新核電站成本高昂,且動輒花上10年以上才能建成,因此核能發展也面臨很大掣肘。

[企業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