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四代匯控股東」袁偉基:不贊成匯控分拆亞洲業務上市

【明報專訊】港股於1月下旬以來反覆回落,本周市場焦點是由匯控(0005)小股東、「分拆匯控關注組」召集人呂宇健(Ken Sir)提出的每季策略檢討和制訂實施長期及穩定股息政策兩項決議案,將在本周五(5月5日)舉行股東會表決。由外祖父、父母、外父外母、自己及兒子均是匯控股東、堪稱「四代匯控股東」的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表示,他擔心每季策略檢討意味着匯控將分拆亞洲業務上市,對此並不贊成。

就Ken Sir為代表、由一群小股東要求提出特別決議案,分別列於匯控本周五股東會的第17及18項決議案,分別是「動議匯豐制訂、實施並每季度報告一項計劃及策略,旨在通過結構性改革(包括但不限於)分拆、策略性重組及重整亞洲業務以提升其價值」及「動議匯豐制訂及實施一項長期及穩定的股息政策,即只要有足夠的可分派利潤,匯豐就應按新冠病毒疫情前的水平向其股東宣派股息,即每年不少於每股0.51美元(每季度支付)」。

上周四袁偉基應約在樹仁大學辦公室,就他對上述匯控議案的看法接受專訪,一開始便提到,他一家四代人在過去幾十年都買匯控,從外祖父、父母、外父外母、自己至兒子都是匯控股東:「我有啦,我太太有啦,我個仔有啦,我阿爸有啦、我阿媽有啦,我外父、外母都有,我太太的匯控有部分是她祖父留下來的,數十年前已買入,當年買一手匯控可以買一個住宅單位」。

1994年前屬港結算銀行享優勢

袁偉基表示,匯控旗下匯豐銀行除了目前是本港發鈔銀行及最大銀行外,在1995年5月之前更是本港結算銀行,在當年才被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逐步取代有關功能,接管過程於1997年4月完成:「本港當年沒有中央銀行,故此匯豐銀行作為結算銀行,所有銀行的任何交易均要在匯豐銀行進行結算,故此,當年匯豐銀行很有競爭優勢,也就是說,只要你看好本港經濟,你便一定要買匯控」。

事實上,筆者翻查彭博數據,匯控股價由1986年6月底約5元急升至1997年4月底逾60元,逾10年股價勁升逾10倍,是過去近40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段時間。

97年前買 看好全球化策略

至於袁偉基本身持有的匯控,早於1997年前已經買入,原因是看好匯控全球化策略:「我不知你是否記得,匯控當年有『三腳櫈』的策略,即是同時致力於發展歐洲、美國及亞洲等三大市場」。

從目前匯控主要盈利來自亞洲可見,當年的「三腳櫈」策略不算成功,但袁偉基表示,該策略在1999年至2007年是成功的,期內匯控股價亦屢創新高,惟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及歐洲銀行經營環境已大不如前,匯控亦難獨善其身:「2008年金融海嘯後世界已不同了,其實唔止匯控,所有銀行的經營都困難,原因是巴塞爾協議規定銀行要提高資本充足比率,以減低銀行系統信用風險,正因如此,近年才會出現銀行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我們要接受這轉變」。

由於袁偉基一家幾代人曾在匯控2007年前的數十年股價勁升數以十倍時賺到可觀利潤,他對匯控一直充滿信心,故匯控在2009年以每股28元供股,他亦有悉數供股:「匯控股價由2007年的100多元急跌至2009年低位,我也不擔心,仍然以28元供股,大家鬥長命,因為我對匯控長遠前景有信心」。

曾因除淨後取消派息勞氣

匯控在2009年跟着10年,基本上每季均會派息,而在2015年至2018年每個財政年度均派息0.51美元,相等於約4港元,袁偉基當年以28元供股的決定亦屬正確,而他記憶猶新的是,匯控在2020年2月宣布派發2019年財政年度末期息每股0.21美元後,即使股息已除淨,隨着新冠疫情在歐美大爆發,匯控在當年3月仍因應英國監管當局要求取消有關派息:「我當年亦很勞氣,因為匯控話派息又唔派,尤其是在股價已除淨之後宣布唔派息,那除淨代表什麼呢?」

亞洲業務矜貴 憂分拆攤薄權益

故此,袁偉基支持要求匯控制訂及實施一項長期及穩定的股息政策:「其實為什麼會有今次的決議案呢?匯控管理層在維護小股東利益方面真的要反思,因為香港很多人揸住匯控都係希望收息而已。我也明白全球監管機構力度愈來愈強,金融市場亦愈來愈動盪,是否將所有盈利都用來派息應該由管理層決定,故派息比率高低小股東要信任管理層的決定,但派多派少都應該派」。

至於動議要匯控制訂、實施並每季度報告一項計劃及策略,袁偉基相信此舉是促使匯控分拆亞洲業務上市,對此他不贊成:「匯控亞洲業務佔去年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78.3%,分拆亞洲業務上市便等於出售一隻會生金蛋的鵝,令匯控所持有亞洲業務的權益被攤薄,作為長期股東,我不支持這樣做」。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