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債限危機 曾導致美國信評降級

【明報專訊】美國聯邦政府債務持續增長,每過一段時期就要由參眾兩院議決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但兩黨近年頻頻以提高債限作為政治籌碼,雙方爭拗往往延至債限被突破前一刻才得以緩解,而2011年的債限危機更導致美國信評首次被降級。

2011年債限臨近之際,在中期選舉奪回眾議院控制權的共和黨,就提高債限問題威脅民主黨的奧巴馬政府削減預算赤字。雙方雖在當年8月初就債務上限和削赤達成一致,但連場政治角力令市場懷疑美國政府解決財政問題的能力,最終導致評級機構標普在同年8月5日首次下調美國信貸評級。

2013年曾令聯邦政府局部停擺

2013年的債限危機更導致美國政府局部關停半個月。當時民主、共和兩黨的角力,導致新的預算案未能及時通過,而債限又未能上調,最終聯邦政府在當年10月局部停擺半個月,大量公務員被迫放無薪假期。

回溯美國立國之初,憲法將聯邦政府發債的權力賦予美國國會,要求聯邦政府任何借貸都要獲國會授權。但隨着美國參與一次大戰,發債需求大增,逐次審批發債令國會不勝負荷,於是在1917年通過《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首次為聯邦債務設定總限額。國會同時為各類特定債務設置額度,聯邦政府可在相關額度內自行舉債。直至1939年二戰爆發,聯邦政府的發債權力獲進一步鬆綁,特定債務限制被取消,但聯邦債務仍不能超出國會設定的總額度,以符合政府財政自律的原則。

1939年的債限設定為450億美元,較當時的債務總額高出約10%。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國會已將債務上限上調逾百次。對上一次債限危機發生在2021年10月,當時美國聯邦政府觸及28.9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美國財政部採取非常規措施避免違約,直至同年12月由美國國會議決將債務上限提高至31.4萬億美元。

二戰後國會逾百次上調債務上限

在不超過債限的情况下,美國財政部可自行發債。一旦觸及上限,債務就無法增加,美國財政部只能以非常規手段維持資金運轉,例如以財政部一般帳户(Treasury General Account)餘額償付債務、提前贖回聯邦僱員退休儲蓄帳戶所持有的國債避免債務增加,並暫停為公務員退休及殘疾基金等注入新資金。

不過這些非常規手段也會有耗盡的一天,這日子被稱為「X日」(X date),屆時美國財政部可能面臨技術性違約。美國財長耶倫警告,「X日」最早可能在6月1日到來。

[企業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