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人民幣有望保持平穩,加上有報道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計劃本月訪華,利好市場氣氛,恒指全周升440點或2.32%,不單連升兩周,亦是本季以來最大升幅的一周,今期封面故事由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富達國際亞洲機構業務(日本除外)投資策略董事簡立恒及瑞士寶盛私人銀行中國研究策略師及香港區研究部主管鄧啟志分析最新形勢。張文朗預測,內地經濟今年餘下時間將由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回升帶動增長,料全年GDP增長6%左右;簡立恒認為,中國股市早前弱勢主要受外圍因素影響,前景仍較樂觀;鄧啟志估計,中國股市很可能已經觸底,預期恒生指數目標為21,000點。
人行副行長、國家外管局長潘功勝上周四在陸家嘴論壇上指出,4月中旬以來,受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美匯指數在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中小銀行風險問題推升避險情緒、美聯儲加息預期有所升溫的推動下走強,疊加內地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穩固,人民幣匯率出現了一些波動,但向前看及總體看,中國外匯市場有望保持較為平穩的運行狀態。上述言論有助釋除投資者對人民幣可能大幅貶值的憂慮,故雖然離岸價上周四最低報7.1557,屬去年11月以來低位,周五收報7.1439(見圖1),全周亦下跌0.5%,跌幅與前周相若,而且是連跌五周,惟恒指仍上升440點或2.32%。
中金張文朗認為,人民幣匯價過去一個多月兌美元走弱,原因之一是美匯指數上升所致:「匯率是雙邊的,它不止受一個國家或經濟體本身因素的影響,也會受到對方的影響,對於人民幣匯價最近的走勢,大家可以看到對應的是美匯指數在走強,美元不止兌人民幣、兌很多貨幣匯價都在走強,這是一個大的背景,這背後反映的是什麼問題呢?美國通脹回落得比較慢,因此聯邦基金利率可能還會維持在高位,此因素就會導致美元本身有走強的可能、走強的空間。」
向前望的話,張文朗相信,隨着內地經濟增長復蘇企穩,而且政策支持或會進一步加大,預料人民幣匯價有上升空間:「我們經濟正處於『轉型中的復蘇』,在高質量發展中復蘇,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也可能繼續再加大一些,我們認為經濟增速是在平穩復蘇,在這基礎上匯率是有往上的空間。」
不少專家分析內地今年經濟時,着眼點是走出疫情、經濟復蘇,而張文朗上述所提及「轉型中的復蘇」則有多一個角度來為未來6至12個月內地經濟增長作判斷,他表示:「所謂的『轉型中的復蘇』,其實它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復蘇』,另外一個是『轉型中』,從我們的觀察來看,這次確實是我們經濟加速轉型的時期,這也是我們經常講的『高質量發展』,這是我們從傳統模式往新興模式過度,在這過度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今年以來疫情影響大幅消退所帶來的經濟復蘇,所以我們叫做『轉型中的復蘇』。」
張文朗分析,由於內地今年以來經濟復蘇,處於經濟加速轉型時期,背景是經濟增長引擎正在經歷本世紀以來第二次大切換:「首先講這個大背景,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加速的時期,從增長引擎來說是處於第二次大切換的過程之中,從1999年至2008年,中國是一個人口紅利比較強勁的經濟體,人口紅利包括數量與質量紅利,尤其是數量紅利比較突出,表現在出口及投資增長均比較強勁;從2009年至2018年,我們叫做『金融周期』,主要講的是房價及信貸,它們互相加強;2019年以來,我們經濟增長引擎又出現切換,主要增長引擎就是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所以我們非常重視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及高端製造業,不斷加大在這些領域的投入力度,新經濟的比重在上升,房地產的比重在下降,就是這個含義。」
就內地經濟近年加速轉型,張文朗列舉了一系列數據證明是成功的:「根據我們自己梳理、近2000家發債城投的數據,從2012至2021年主要收入的來源中,土地開發佔比下降,製造業佔比上升,尤其是在2017年至2021年期間,製造業佔比快速增加,2021年佔比便升至近三成,這證明我們的經濟轉型在加速;還有一個指標是投資,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可以分為製造業、基建及房地產投資三大板塊,2022年佔比分別為33.1%、26.3%及16.6%,而它們2019年佔比分別為31%、25.8%及18.7%,可見製造業投資的比重是上升;再看製造業裏面的投資,也看到一個新的現象,當中可以分為新建、拓建及改建,近年改建的比重在上升,這就是更新換代;那麼我們再看看先進製造業投資,上市公司近年在半導體及鋰電池等領域投資大幅增加,反映我們在往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在前進。」
另外,張文朗亦從生產端及消費端兩個角度來分析今年以來內地經濟增長情况,指從生產端來看,3月以來從主要25個省發電耗煤量持續高於經濟增長比較強勁的2021年同期可見,表現頗理想;而從需求端來看,包括消費、投資及出口,暫時表現各異。
張文朗表示:「就消費來說,我們看到消費復蘇需要有幾個步驟,第一我們叫做『場景消費復蘇』,大家知道在疫情期間居民沒有辦法出外去消費,等於場景關掉、暫時不開放,而隨着疫情受控場景恢復,相關消費復蘇自動出現,加上政策的支持,所以我們看到今年以來服務業消費、包括酒店、旅遊等消費的增長非常快速。第二,近來服務業消費的復蘇會更快一些,它是一個勞動密集行業,會吸納比較多的就業,就業增加的話,它會帶動收入的恢復,收入恢復的話,它又會進一步帶動消費,進入這麼一個良性循環,所以我們預期今年消費增長還是比較可觀的。」
至於內地今年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的情况,張文朗預測,製造業投資增長繼續理想,基建投資增長也會不俗,而房地產投資更會由負轉為正增長:「內地企業要投資的話,使用得比較多的是中長期貸款,由於今年以來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比較強勁,是一個先行的金融指標,預示製造業投資增長會繼續往上走,尤其是新興行業增長比其他行業是會更快一些;基建投資增長料維持中高水平;房地產投資我們預期今年會轉正,去年全年是負,所以今年與去年相比應該會有一個明顯的好轉。」
除了消費及投資外,出口亦是內地經濟增長三頭馬車之一,張文朗預測,今年內地出口規模與去年相若:「出口也是有一些亮點,我們看到中國出口的競爭力整體上是在提升的,尤其是一些行業這幾年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佔比上升得比較快,所以我們認為即使海外經濟的增速整體上是在下行,但我們今年出口的規模跟去年大體上是持平的。」
綜合上述分析,張文朗預測內地全年按年GDP增長6%左右,並再次強調是次屬「轉型中的復蘇」,「轉型中」與「復蘇」同樣重要:「作一個總結,我們這次經濟增長的復蘇,是處於經濟轉型之中的復蘇,從傳統的模式往新興的模式的過程中,是在往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前進的復蘇。」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