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本季已公布經濟數據大部分均遜於市場預期,是中國股市早前反覆下跌的原因之一,而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在上文預測內地今年GDP按年增長6%左右,意味着本季經濟增長轉弱僅屬短暫,下半年增長動力將加快,若兌現的話,對中國股市實屬正面,而事實上,目前兩大外資投資機構──富達國際及瑞士寶盛私人銀行均看好中國股市,後者更予恒指目標21000點。
富達國際亞洲機構業務(日本除外)投資策略董事簡立恒認為,隨着今年以來內地經濟重啟,市民的高儲蓄水平及積壓消費將會繼續帶動內需消費需求,而且內地政府的財政及金融政策比歐美國家相對寬鬆,貨幣供應保持健康增長,亦可支撐整體經濟,故整體來說,該行認為中國市場前景仍較樂觀,指早前中國股市弱勢主要受外圍因素影響。
今年3月以來,接二連三美國有地區銀行倒閉,矽谷銀行(美:SIVBQ)、Signature銀行(美:SBNY)及第一共和銀行(美:FRCB)先後被當地監管機構接管,引發短期市場動盪,相關股價普遍大跌,惟簡立恒指出,這對中國銀行業影響有限,中國銀行業維持穩定,故當歐美銀行股股價下跌時,內銀股股價仍然普遍上升。
事實上,根據彭博數據,矽谷銀行、Signature銀行及第一共和銀行今年以來股價均大跌逾99%,而歐洲大型銀行德銀股價亦下跌逾7%,惟中國規模最大的工行(1398)股價期內則上升逾7%。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中國研究策略師及香港區研究部主管鄧啟志則認為,中國股市很可能已經觸底,預期恒指目標為21,000點:「今年5月的市場氣氛與去年10月相似,當時投資者情緒均極度悲觀,頻繁進行減倉操作,導致股市在沒有任何明顯市場消息或原因下大跌。外資早前轉倉日本和亞洲科技股,目前於A股及港股市場的倉位明顯較低。而我們從與投資者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們對中國經濟和市場表現的期望偏低,此情况與去年10月市場見底前相似,隨後在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復常預期的推動下,恒指於3個月內急漲超過50%。我們目前判斷,投資者的情緒和預期已接近低位,因此現時市場可能已經見底,又或處於見底邊緣」。
不過,鄧啟志亦預計是次恒指反彈幅度,將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的逾50%顯著減少:「市場去年主要面對封鎖措施導致經濟停擺的挑戰,但我們現正面臨收入預期和信心下降的問題,並非以往常用政策措施便能輕易解決。我們預計,市場將受持倉調整帶動反彈10%至15%,接近我們新的恒生指數目標21,000點。就市場風險而言,我們持續關注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財務壓力會否顯著加劇,但這目前並不是我們的基本假設」。
除了中國股市外,簡立恒認為,隨着旅遊及服務業持續復蘇,投資者亦可留意偏重旅遊業的亞太區經濟體。
最近市場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大幅增加,帶動晶片需求,因此簡立恒預期,台灣及韓國電子及晶片出口有望回升,反映亞太地區內擁有廣泛機遇。
不過,美國通脹問題仍會持續,聯儲局去年3月以來已大幅加息5厘,令聯邦基金利率上端已升至5.25厘,簡立恒警告,利率上升所帶來的影響將會逐步浮現,拖累今年美國經濟,因而對美國市場偏保守。
可以留意的是,於《Money Monday》第391期(3月27日出版)封面故事,富達國際基金經理Ian Samson接受專訪時亦認為,雖然美國銀行危機已受控,但當地經濟擴張周期已步入尾聲,料未來12個月出現衰退的機率高達95%,而且由於通脹高企不下,聯儲局難以減息或重啟量寬(QE)救市,料美國股債市場均會面對挑戰。
至於歐洲,簡立恒認為,大型銀行出現收購合併後,銀行借貸即時變得審慎,當借貸融資成本上升,經濟活動也會受影響。
不過,他亦預期,歐洲會受惠中國經濟重啟,因此對歐洲市場看法中性。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