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港須建碳價制 助實現碳中和

標籤:經濟

【明報專訊】5月17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未來5年內全球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暫時升高1.5攝氏度的可能性已達到66%。 這將使氣溫超過2016年的水準,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高氣溫的一年,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議程提出了更緊迫的行動要求。

香港特區政府在2020年提出了「香港2050年碳中和」目標,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廣清潔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減少交通碳排放等。 然而,這些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實際操作中卻面臨諸多挑戰與制約,例如清潔能源推廣受到土地和成本限制,能源效率提升受到技術和政策約束,交通碳排放減少受到城市規劃和公共交通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在這種情况下,香港迫切需要一個合理的碳價機制來引導和促進低碳轉型。碳價機制可以通過市場機制,將碳排放成本納入企業和個人的生產與消費決策中,從而實現碳排放的有效降低。然而,目前香港尚未建立基本碳價,這無疑對實現碳中和目標帶來了巨大挑戰。

激勵企業減排 促進低碳技術創新

碳價不是萬能的,但是實現碳中和是離不開碳價政策的。

所謂碳價機制,就是通過稅收、排放權交易或其他方式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定價,並將其納入市場主體的生產、消費、投資等決策中。這種方式有助於讓市場主體意識到排放活動帶來的社會成本,並激發他們採取減排措施。同時,碳價機制還能為政府提供財政支援和激勵,促進低碳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實現經濟發展與氣候保護的協同效應。

建立碳價機制對於香港低碳轉型具有緊迫和決定性的意義。首先,引導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通過建立碳價,企業和個人在生產、消費和投資過程中將更加注重碳排放成本。這將刺激他們採取更多低碳措施,如提高能源效率、採用清潔能源、改善生產工藝等,從而有效降低碳排放。

港經濟有望帶來新發展機遇

其次,促進低碳技術創新和低碳產業發展。建立碳價將創造市場需求,推動企業投資研發和採用低碳技術。這不僅有助於降低碳排放,還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助力香港成為低碳技術和產業的領導者。

再次,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碳價機制的建立將有助於香港參與全球碳市場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通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香港可以實現碳排放的全球優化配置,降低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成本。

並非所有的碳價機制都是有效和恰當的。不同地區根據自身的情况和目標選擇不同的碳價機制,並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新加坡和東京都兩個地區建立碳價機制的探索取得較好的效果,對香港建立碳價機制具有參考價值。

星洲徵碳稅 覆蓋80%溫室氣體排放

自2019年起,新加坡對那些每年直接排放至少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的設施(如發電廠、煉油廠等)開始徵收碳稅。初始碳稅水準定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5坡元(約3.7美元)。碳稅覆蓋了新加坡約80%的溫室氣體排放。

新加坡引入碳稅之初遭到工商界的強烈反對,政府最初建議的每噸二氧化碳當量10坡元的稅率在實施時降低到了5坡元,而稅收所得用於支持企業和個人採取低碳措施和發展低碳技術。實施碳稅後,新加坡能源強度和碳排放強度得到了有效降低,低碳技術發展得到了有效推動。

經過幾年的實施,社會各界對碳稅對新加坡產業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的看法發生了轉變。新加坡已宣布在2024至25年將碳稅從5坡元/噸二氧化碳當量上調至25坡元,並計劃在2026年和2027年上調至45坡元/噸二氧化碳當量,以及在2030年上調到50至80坡元/噸二氧化碳當量。碳稅為新加坡的脫碳努力提供了資金支持,有助於建立一個區域碳市場,並將實現淨零排放的最終期限提前。

東京都設碳交易體系 減排成績佳

東京都碳排放交易體系是世界上第一個城市級的碳排放強制交易體系,於2010年啟動。它覆蓋了約1400家能源使用量按原油換算達到1500千升以上的單位,包括工業、商業和公共建築等。該制度要求參與企業通過自身減排、購買其他企業的減排額度或進行清潔開發專案來實現相應的碳減排目標。該體系旨在促使參與單位在2020年實現比基準年排放量減少25%的目標,以及在2030年實現比基準年排放量減少50%的目標。

根據東京都環境局的最新數據,該體系運行良好,減排成績喜人。與基準年排放相比,該體系施行後的第一年,就減少了13%的CO2排放量。僅到2015財年,就已經在基準排放量基礎上減排了26%,提前實現了其2020年的減排目標。東京都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成功實施,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城市級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典範,證明了通過市場化機制可以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同效應。

港可將碳價收入補貼節能企業

香港可以參考新加坡碳稅和東京都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成功經驗,根據自身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規模、分佈等因素,對比不同碳價機制(如碳稅、碳排放交易等)的優缺點和適用性,從而選擇最適合香港的碳價機制,以實現最大的減排效果和最小的社會成本。

香港可以參考其財政狀况和減排需求,制定一個合理的碳價收入分配和使用方案,以支援低碳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例如,可以將部分碳價收入用於補貼或獎勵那些採取節能減排措施的企業或個人,以降低他們的負擔和成本;可以將部分碳價收入用於資助或推廣那些具有低碳潛力或優勢的技術或產業,以促進他們的發展和競爭力;可以將部分碳價收入用於改善或擴建那些有利於低碳發展的基礎設施或公共服務,如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綠化等。

建立合理碳價機制對於實現香港2050年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且十分緊迫。通過借鑑新加坡和東京都的成功經驗,選擇適合香港實際情况的碳價機制,香港可以有效引導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促進低碳技術創新和發展,發展連接中國內地和全球的碳排放權市場,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只有這樣,香港才能在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撰文:施涵博士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ESG中心

(ESG港大中國商業學院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