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更新》,預期中國經濟今年按年增長5.3%,明年增長4.5%,維持4月報告的預測,不過增長的構成有所變化,消費增長與上次報告預期大致符合,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拖累投資表現,部分影響被淨出口表現強於預期所抵消。不過隨着全球經濟放緩,淨出口的貢獻也在下降。
內地今年初結束嚴格的新冠病毒防控,內地製造業活動和服務業消費均現反彈,供應鏈運行回歸正常,企業迅速生產積壓的訂單,令淨出口對內地經濟在2月、3月的按月增長作出巨大貢獻。不過房地產持續疲弱拖累投資,國外需求仍然不足,青年失業率在高位攀升,表明勞動力市場疲弱。截至6月的高頻數據顯示,內地經濟增長動力在今年第二季已經減弱。
另外,IMF將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上修0.2個百分點至1.8%,明年下修0.1個百分點至1%。IMF指美國首季消費增長強勁,勞動力市場仍緊張,支持實際收入增長,不過消費者總體上已耗盡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加上聯儲局進一步加息,認為消費增長趨勢不會持續。
IMF將今年全球增長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至3%,指全球經濟增長面臨風險偏向下行,但較4月時不利風險已有消退,包括美國債務上限、主權債收益率破壞性上升、銀行業風險等,與基本預測相比,全球增長表現更理想的可能上升。
不過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認為,雖然經濟增長和通脹下降好過預期,不過經濟風險仍偏向下行,貨幣緊縮下全球經濟增長趨緩,全球核心通脹至2024年料達4.7%,高於央行2%目標。他指央行應避免過早放寬利率,目前仍未見到通脹明顯而持續降溫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