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恒指公司:企業染藍睇盈利 不為跑數 百隻成分股目標不變 未定時間表

【明報專訊】恒生指數成分股於上季增至80隻,不過多隻重磅科網股如快手(1024),以及理想汽車(2015)為首的造車新勢力一直為大行預測的藍籌準新貴大熱,惟至今未「染藍」。恒生指數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表示,恒指的定位是反映香港股票市場,選股在市值及成交以外,同時考慮準藍籌財務狀况,公司盈利亦為考慮因素之一,並強調不會為達100隻成分股的目標而拼湊納入不符要求的股份。

明報記者 劉德斌、鄺海盈

「恒指成分股給人的感覺就是藍籌股,在恒指改革後,我們一如以往,按市值及成交選股以外,也考慮財務狀况。評估財務狀况我們看很多東西,財務報告、損益表都會看,盈利當然是損益表的重要指標。」巫婉雯接受本報專訪時稱,直認公司盈利是準藍籌入圍與否的考慮因素之一。上次5月季檢中,恒指納入包括重磅科網股京東健康(6618)在內的4隻新貴股,而京東健康正是連續第2個財年錄得盈利後才成功染藍。

醫療藍籌不足 指乏巨企納入

恒指5月才達至80隻成分股首階段目標,較原預期時間延遲一年。巫婉雯認為在過去兩三年受環球經濟、疫情等影響,恒指改革步伐是隨着市况作出調整。她又強調雖然100隻恒指成分股的目標不變,但恒指公司未有定下時間目標,「我們不想為了「跑數」而勉強放進去」。

按恒指公司的機制,恒指揀選藍籌由顧問委員會負責最後把關。巫婉雯解釋,行政人員於季度完結後,基本上會做大量的數據整合,包括恒指加入不同股份對市值、成交覆蓋率,行業代表性對恒指表現的影響等。他們會過濾一些潛在候選股,提供不同的選項作出分析。

恒指現時整體市值覆蓋率已由2020年的50.5%上升至65.6%,並以7個行業檢視其市值覆蓋面,當中科網股覆蓋率已觸及九成,僅醫療保健行業仍未達至50%目標(見圖)。巫婉雯指目前醫療保健行業未見有市值龐大的公司,「沒有一個很容易做的方法,可以同時間又大隻,又成交活躍,亦可提升行業代表性,因此有時需要作出一些取捨」。

力谷生科指數 料行業成未來趨勢

繼科技指數成為第三大旗艦指數後,恒指公司現欲推廣生物科技指數,惟相對科指則為慢熱。巫婉雯認為,本港擁有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市場,尚有龐大的潛力。近年在疫情下,市場對生物科技、醫療保健行業等的關注大增,料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恒生生物科技指數(HSHKBIO)於2019年底推出,並納入港交所(0388)上市規則第18A章的上市公司。「有些透過18A章上市的未盈利公司,從投資者方面看,它的風險可能較大……因此希望以指數方式分散風險。」被問到於大市持續疲弱下,部分生物科技公司遲遲未能上市,巫婉雯坦言是在打「逆境波」,有待大環境轉變,亦希望有大型公司來港,帶動市場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