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房地產債務問題在2020年開始爆發,新冠疫情影響地方政府財政,過去用以推動地方基建的城投企業(LGFV)償債能力今年備受市場關注。一直相當看好中國市場的橋水基金創辦人兼投資總監顧問達里奧(Ray Dalio)在社交媒體發表文章,認為內地早該進行如1990年代後期,時任總理朱鎔基所策劃的大規模債務重組,且要更大規模地進行。
朱鎔基在其任內改革缺乏效率的國企,並裁員數百萬人。達里奧認為,因為債項利息支出繁重,債項在拖累資產負債表,令內地的省級經濟受到凍結,特別是在部分最貧困的省份,因此需要去槓桿。他又認為美國、歐洲和日本,終有一天也需要去槓桿。
達里奧指出,債務重組並不容易,不過如內地債務是以自己的貨幣發行,以及由自己的公民持有,過程會較為可控。他認為良好的債務重組,應該在債務違約帶來通縮,以及擴大貨幣發行以債務貨幣化(即由央行發鈔購買政府債券,取代加稅或由私人投資者買債)帶來通脹,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此外,近期市場熱議中國經濟是否面臨1990年代日本的經濟停滯,摩根士丹利亞洲前主席,現為耶魯大學蔡中曾中國中心資深研究員的羅奇(Stephen Roach)在耶魯大學刊物上撰文,指以上憂慮令內地經濟面臨「信心陷阱」。他認為中日兩國雖然存在不少差異,但相似之處正在增加,例如地產市場長期存在問題、出現溫和但全面的通縮,還有內地經濟增長帶來的債務問題。羅奇認為債務問題最為令人關注,截至去年底內地非金融部門的債項與GDP比率為297%,較2016年內地開始關注日本化時高出43個百分點。根據國際結算銀行統計,內地的非金融債與GDP比率約處七大工業國的中游水平,最高的日本逾400%(見圖)。
羅奇指出,從日本經驗所得,勞動人口下降的經濟體需要着力提高生產能力,才能保障GDP增長,因此他認為內地需要避免大力刺激早已過渡借債的房地產行業,加速改革國企,並增強私人經濟信心,才能有效地增進生產力。對於經濟展望,羅奇指雖然內地經濟今年初的數月有所反彈,但近期持續疲弱值得擔心。他又指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中國經濟佔全球經濟增長約35%,一旦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如未來數年僅增3.5%,會令全球經濟增長有嚴重不足。「當中國打噴嚏,世界就會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