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又到8月底,港股上市公司中期業績密集發布。有部分投資者會嘗試捕捉「績優股」,趁這些發布企業盈喜預告前買入其股票,待發布公告後股價上升,可以短時間內賺錢離場。然而,由於盈利信息屬股價敏感資料,除非你有可靠的內幕消息,能夠在某上市公司發布業績前斷定其盈利狀况,一般投資者只能倚靠公開信息,估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例如上市公司在披露易中發布的每月營運收益公告。
利用披露易搜集上市公司表現的投資者,比大部分散戶都更用功,也對你們心儀及有意投資的目標上市公司有更多認識,在投資路上固然有優勢。然而,不能忽視的是,上市公司哪些資訊被公開披露,是由管理層決定,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上市公司的認股權,或按公司的股價及業績表現分配花紅,所以在利益角度下,會運用「市值管理」及合法手段維持股價走高,包括選擇性披露對上市企業利好的資訊,推遲發布負面消息等,投資者做功課時不可不防。
以香港科技探索(1137)為例子,8月21日公司發盈警,指今年上半年錄得盈利介乎4500萬元至5000萬元之間,對比去年同期的1.28億元跌超過一半。公司解釋,業績轉差的原因包括去年2月及3月第五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的糧油雜貨需求激增,而今年則沒有出現有關情况,導致今年上半年訂單總商品交易額增長放緩、直銷商品毛利率下降、新項目初創期間錄得虧損等。
如果觀察公司今年7月6日發布的6月份營運表現,管理層則表示當月電子商貿業務「帶來穩定的營運表現」;8月7日發布的7月份營運表現,管理層更指「仍展現出備受稱讚的穩定性」。管理層着重提及企業營運表現穩定,但他們從未在任何一個月的營運表現公告中,提及過公司透過降低糧油雜貨等直銷商品的毛利率,以吸引用戶及提升交易總額。
事實上,管理層可以直接控制直銷商品的售價及毛利率,從而觀察用戶人數能否因價格更具競爭力而出現增長。也就是說,他們早已知道過去數月香港科技探索的毛利率已經下滑,但不作任何披露,只着力提及「電子商貿業務穩定」及「用戶人數持續增長」兩大利好的方向,這就是管理層選擇性披露的問題。
這種做法容易令投資者以為香港科技探索由5月份開始,總交易額(GMV)重新有雙位數字增長,以及用戶人數增加,對其利潤增長或有潛在幫助。結果當盈警公告出現,市場才發現香港科技探索的GMV增長並沒有帶動盈利,只要管理層降低貨品售價,毛利率下降,都會令盈利急跌,導致股價立即「見光死」,昨日股價急跌近17%。
由於管理層只提及GMV變化,但毛利率變動卻更影響股價表現,代表投資者判斷香港科技探索的入市時機時,必須在GMV及毛利率增長才有更大的勝算。
然而,除非你是專長「格價」的師奶,或是具有編程能力的IT專才,能夠將HKTVmall重點產品的價格變化每天記錄,並與超市相同產品的價格比較,才能更清晰地估算香港科技探索的毛利率變動,可謂費時失事。同時,目前大市走勢弱,易跌難升,內地與本港經濟也未見大幅反彈,博業績失敗的風險也會提升。
因此,要擺脫投資目標出業績「見光死」,還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避免博業績乃最佳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