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薛偉傑:SpaceX實現季度盈利 料將進入一家獨大時代

【明報專訊】據媒體報道,顛覆全球航天發射服務市場的「殺價王」、美國SpaceX公司已在今年第一季首次實現季度盈利。憑着極佳成本效益,SpaceX幾近包攬國際訂單,令中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在國際市場上近乎「食白果」。甚至在美國國內,也令到洛歇馬丁和波音持有的「聯合發射聯盟」(ULA)意興闌珊,準備待價而沽。相信SpaceX一家獨大的時代正式開始!

首季賺5500萬美元 佔全球一半火箭發射

據媒體報道,SpaceX內部人士透露財務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SpaceX營業收入15億美元,盈利達5500萬美元,實現了小幅度的盈利。據報道,SpaceX去年營收已達46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約1倍,令虧蝕由2021年的9.68億美元,收窄至5.59億美元,為今年第一季轉虧為盈奠定基礎。媒體還報道,有消息人士在7月份聲稱,SpaceX向部分投資者表示,預料該公司今年的營收將可達到大約80億美元。

而且,媒體流傳,在最近一輪員工買股計劃中,該公司最新自行估值已高達約1500億美元,比洛歇馬丁和波音公司的市值還要高。SpaceX能夠轉虧為盈,肯定是得益於其成本控制技巧和高效率的發射能力。憑藉「獵鷹」系列火箭的第一級可以回收重用,SpaceX去年進行61次火箭發射任務,一共發射了1722枚「星鏈」衛星。馬斯克更宣稱,SpaceX今年目標是要進行100次發射任務。根據第三方機構統計,今年第二季全球發射火箭次數44次,其中SpaceX佔了22次。第二季全球發射衛星總數797枚,SpaceX以648枚的壓倒性優勢排名榜首。

截至5月份,其「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的全球用戶已突破150萬,預料到今年底有可能增長至200萬。若以此估計,單是「星鏈」的營收,今年可能達到逾20億至30億美元。

無可否認,SpaceX的出現,確實顛覆了整個航天發射市場。一名中國商業航天從業者表示,SpaceX很強悍的是其成本控制能力。在它之前,航天業界沒有想過,能夠以這種方式來製造和發射火箭。

以往火箭的總裝都是在高等級的淨化車間內進行,對空氣質素、空氣中的微粒數目、溫度、濕度、震動、噪音等全部都有嚴格的要求。當時業界普遍認為,只有在這種環境下,才能夠生產出合格的火箭。但SpaceX的「獵鷹」系列火箭的總裝車間卻並非淨化車間,「星艦」的生產和拼裝甚至可說是在戶外進行,只是在上方蓋了一個棚子。

這種極致的成本控制,和SpaceX的極速崛起有很大關係。此外,SpaceX和Tesla一樣, 專注於垂直一體化,從模仿起步到自行設計和製造關鍵元件,大幅降低成本。而其他競爭對手採用傳統的「設計─採購─總裝」模式,再加上它們的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成本無法與SpaceX相比。

成本控制得宜 初期獲NASA扶持

由於幾乎沒有對手,連收費最接近的俄羅斯也因為攻打烏克蘭而無人光顧,過去一年,SpaceX將「獵鷹9號」發射收費由6200萬美元上調至6700萬美元;而「重型獵鷹」火箭發射收費,由9000萬美元上調至9700萬美元。

不過,話得說回來,SpaceX的冒起,亦與洛歇馬丁和波音不思進取,以及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初期的扶持,有很大關係。由於太空穿梭機出現重大事故,在1990年代,美國航天發射任務主要由洛歇馬丁和波音包辦,兩者以威脅退出市場為籌碼,要求美國政府「統購包銷」。在2006年,洛歇馬丁和波音將它們的航天發射部門分拆重組成為「聯合發射聯盟」(ULA)。之後10多年,ULA幾乎壟斷了美國政府和軍方的發射訂單。長期壟斷,令ULA不思進取,ULA「宇宙神5號」的發射報價在1.5億至2億美元,更重型的「德爾塔4」發射報價達3.8億至4.2億美元。

由於美國政府和軍方的錢太易賺,令ULA更加不想開拓商業航天市場,而「宇宙神5號」和「德爾塔4」也遲遲未有發展回收重用技術。因此,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太空總署便有意打破ULA的壟斷,通過簽訂大額合約來向SpaceX給予資金支援,還向SpaceX轉讓了部分技術,而「獵鷹9號」的研發也得到太空總署的指導。

到2020年8月的「國家安全發射」(NSSL)項目的第二階段招標,ULA已失去了壟斷地位。這份總額高達50億美元的大訂單,由ULA和SpaceX分別佔60%和40%。雖然ULA仍佔了六成訂單,但原定2021年首飛的新型火箭「火神」在研發過程中又頻頻發生事故,服役進度一拖再拖。據報道,洛歇馬丁和波音已經無意繼續經營ULA,ULA已擺在貨架上待沽,由摩根士丹利和諮詢公司貝恩管理該項交易,正在尋找買家。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科技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