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馬泰陽:樓市淡靜 待新措施扭頹勢

標籤:

【明報專訊】本港今年經濟復蘇步伐未如理想,去年樓價下跌約15%後,今年初樓價回升,但之後掉頭向下;今年初的升幅已完全蒸發,甚至出現倒跌,反映本港樓市失去上升動力,缺乏方向。目前樓市成交異常淡靜,特首周三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最受業界關注的莫過於樓市「撤辣」或「減辣」與否,相信若無新措施,樓市勢陷入困局。

回顧樓市交投變化,「辣招」推出後的10年間(2013年至2022年),平均每年一二手住宅註冊量錄約6.05萬多宗,對比「辣招」推出前10年(2003至2012年),平均每年逾10萬宗,大跌約四成,反映「辣招」扭曲市場需求,窒礙樓市交投。目前新盤及二手交投低迷,樓價更加向上乏力;若然樓價加速下滑,負資產個案大增,市場將有可能出現信心危機,因此筆者認為,「撤辣」是刻不容緩。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顯示,今年首9個月一手成交量錄8300多宗,與去年同期相若,較2021年同期的1.23萬多宗更下跌逾三成,反映息口高企窒礙準買家入市意欲。

2023年本港經濟復蘇緩慢,拖累樓市表現。樓市不濟的最主要原因,離不開息口走勢與未明朗的經濟前景。雖然美國聯儲局9月暫停加息,但美息走勢未明朗,影響本地息率動向,為本港樓市添隱憂,不利樓市交投。上月按揭證券有限公司修訂按保,將樓花住宅與已落成住宅物業看齊,但金管局未有同時放寬壓力測試,而且措施未能惠及二手市場,對提振樓市作用有限。筆者期望新政策塵埃落定後,本港經濟前景轉趨明朗,發展商將再次積極推盤,扭轉第四季樓市頹勢。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馬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