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就10月31日的流動性緊縮導致錢荒,觸發短期質押回購息率大幅抽高至50厘引發當局調查一事,路透昨跟進報道,交代當日市場運作時序,透露由於當天下午收市有業界無法平盤,引來人民銀行介入,並重開清算所運作至晚上方告平息。據稱事件與內地擬力阻人民幣匯率受壓有關。
報道引述6名參與者表示,今次事件除了反映例行每月月底市場對流動性有需求之外,在大型銀行力頂人民幣眨值壓力時不願拆借下,碰上業界要應付大型政府債券銷售而囤積資金,最終觸發今次事件。業界只能在當天午後在非銀行之間尋求資金扎平頭寸,有人不惜代價拆借,扯高借貸息率。有基金經理指出,央行此前不作為,未有放寬存款準備金率,或與顧慮到人民幣貶值有關。
路透所得紀錄顯示,在10月31日下午4時,個別機構付出30厘至50厘高息去爭取頭寸。結果到當天下午5時收市時仍有交易未能平盤。一在北京工作的基金經理表示:「沒有人知道事態如何發展時,沒有人敢離開交易枱。」事後人行介入,並由國營銀行提供頭寸,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及上海清算所更重開,直到當晚8時30分方完成清算。
人民銀行回覆路透查詢時表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EFTS)正調查在10月31日的不正常交易,當中涉及若干帳戶在臨收市前以極高息率重複借入及貸出資金。一在北京為基地的基金經理指出,若貨幣供應及流動性供應模式不變,料下一波錢荒還會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