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Neuralink人體實驗 數千人報名 FDA開綠燈 40歲以下四肢癱瘓優先參與

【明報專訊】全球首富馬斯克旗下大腦晶片公司Neuralink一直志在未來為人腦植入儀器,日前正式招募志願者做人體實驗,以四肢癱瘓者較佳,希望植入晶片分析腦海數據,暫時已有數千人表示有興趣。馬斯克曾豪言,他日要在各地建立診所,用15分鐘就做好植入手術,從此人類如《22世紀殺人網絡》般下載知識,與超級人工智能一爭長短,隨着人工智能或成人類威脅,形容此事刻不容緩。

明報記者 鄭智文

綜合報道:彭博、Wired、路透社

目前Neuralink開始招募志願者作人體實驗,因脊髓損傷或漸凍症而四肢癱瘓的40歲以下患者可優先參加。志願者須同意容許外科醫生切除部分頭骨,讓一系列電極和超細電線植入大腦,頭骨凹位會置入大小如1港元硬幣的儀器,會留上數年之久,馬斯克形容,晶片好比「頭骨中的Fitbit智能手表」。

無線傳輸 病人想法化成電腦指令

儀器會植入大腦負責控制手掌、手腕、前臂的手旋鈕區域(hand knob area),分析和讀取病人腦海活動,不用電線,就將數據傳輸到就近的手提電腦或平板電腦,屆時病人想法會化成電腦指令,再交由電腦分析。

今年3月,據報Neuralink直至去年才向FDA申請人體試驗批准,一度遭FDA拒絕,因FDA憂慮腦內儀器有可能過熱或移位。到今年5月,FDA接納Neuralink申請,容許Neuralink向患者作腦內植入,及使用手術機械人,最快明年可做植入試驗,跳過一年評估期。

一年多前起,同業早有兩家公司Synchron與Onward用人體測試植腦設備,但目前似乎以Neuralink的技術領先。現時同業的儀器只含約16個電極,Neuralink儀器卻含逾1000個電極,且有充足運算力,期望未來實現高速打字及使用游標。Neuralink儀器電池一般維持數小時,若戴上特製帽子,更可於約兩小時內充好電,惟同業對手的植腦設備仍需電線接連外部機器,此機器大小如心臟起搏器,通常植入胸部。

Neuralink亦正開發補充性脊椎植入物,旨在恢復癱瘓患者運動和感知。Neuralink聯合創辦人兼工程副總裁DJ Seo表示,公司短期目標是建立通用大腦接口,為未滿足醫療條件的神經系統病人恢復自主權,長遠目標是讓數十億人受益,超越人類生理能力。

製造手術機械人協助放入儀器

為接收清晰的腦部信號,將感應器靠近神經元愈近愈好。雖然有些研究人員希望不用做手術,直接將儀器放在頭皮上,但隔了一層,效果自然較弱,事實是至今腦細胞旁邊的電極所收集的數據明顯較精確。

為免手術令大腦出血或在組織留疤,Neuralink也製造了7呎高的手術機械人,配備攝影機、感測器、手術針等協助手術。先由醫生在頭骨開洞,機械人便將帶有電極的電線植入腦內。由人做手術,準備手術和切開顱骨已可花上數小時,實際植入只需約25分鐘。外媒指出,馬斯克希望手術毋須人類,只靠機械人就可完成,並希望手術時間縮短。

每場手術費共約5萬美元

Neuralink估計,每場植入手術費用連零件約1.05萬美元,並向保險公司收費約4萬美元,料5年內年度收入達1億美元。Neuralink預料,明年會做11場手術,目標到2030年急漲至22,204場(見圖)。馬斯克一度豪言,未來在各地建立診所做機械手術,為時不過15分鐘,顧客便可化身為半機械「改造人」。這些改造人可以上載、下載知識,好比《22世紀殺人網絡》奇洛李維斯般下載工夫技能。

Neuralink發展急速,多少因為馬斯克對人工智能感不安,去年他曾形容情况為「好比世界正走向盡頭」。他指出,相關試驗要加速,原因是要確保植入儀器後的人腦能與超級人工智能競爭,否則人道將危在旦夕,強調人類必須在人工智能搶佔世界前準備好,「這聽起來蠻怪的,但終有一日我們會與人工智能做到共生關係。」

曾為馬斯克寫傳記的《彭博商業周刊》作家Ashlee Vance評論,馬斯克在網上的形象日益狂躁,未必是量產控制精神儀器的理想人物,但仍讚馬斯克為此做了很多,即使日後由Synchron或Onward跑出,成為業界標準,馬斯克仍應記一功。

[企業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