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走出新冠疫情陰霾已近一年,與內地亦在今年初起恢復通關。在通關初期,各行各業都變得有朝氣,市民對前景亦充滿信心,認為很快就可回復舊觀;但積極的心態卻很快就冷卻下來,主要原因是已存在的負面因素並未有消除。這幾年疫情令到各行各業都受到重創,而在高息環境之下,市民投資及消費意欲都減少,加上樓市及股市這兩大重要經濟支柱都非常疲弱,令經濟復蘇也放慢了。
近期很多市民都喜歡討論在北上消費有多好,更言之鑿鑿說現在港人已變成主要在內地消費,並指港人往內地的人數遠比內地人來港為多。其實,當大家翻查一下數據,就會發現根本多年來慣常的現象,就是北上的人比南下的人數為多,並非在疫情後才出現了重大轉向,只是今天香港經濟環境太差,令大家有這樣的錯覺;再加上內地確實不斷進步中,而香港的節奏則好像停滯不前。
香港復元需要時間,尤其新冠疫情後市民報復式外遊,零售消費需要守多一段時間。相信隨着時間推移,香港復元步伐亦會加快。筆者觀察到近期核心遊客區銅鑼灣,已開始重現人山人海場面,內地人來港興趣也開始增加,再加上已有數萬外來人才到港,相信香港經濟復元亦加快實現。
至於樓市也是一樣,很多人或認為「減辣」力度不夠;但筆者認為今次「減辣」仍有一定威力,只是和經濟復元一樣,市場需要時間消化及適應。其實,近期不少買家都是以往受各項辣稅影響的一群,特別是受惠於「先免後徵」的外來人才,更加成為了近期的主流,這正是「減辣」效應開始浮現。新盤成交量逐漸增加,相信有助提升市場信心,從而令整體成交量也跟隨上升,樓價亦可止跌回穩。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