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薛偉傑:「真空磁浮高鐵」夢碎 Hyperloop One面臨倒閉

【明報專訊】據彭博社等外國媒體報道,由於資金鏈斷裂,研究真空磁浮高速列車技術的美國公司Hyperloop One將會倒閉。該公司已經解僱了大部分員工,還關閉了其洛杉磯辦公室,並試圖出售剩餘資產,包括測試軌道和機器。而剩下負責監督資產出售的員工也被告知,他們的工作將於12月31日結束。

其實,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Hermann Kemper提出磁浮列車概念時,便已同時提出真空管道構思,兼且在1934年申請磁浮列車專利。亦有說,率先研製多級液態燃料火箭的美國工程師兼物理學家Robert H. Goddard,在1904年已提出真空磁浮列車構思。而「真空管道運輸」(Evacuated Tube Transport)這個商標名稱,則是美國機械工程師Daryl Oster在1990年代提出,並於1997年獲批。但由於技術困難,之後有很長時間,真空磁浮列車這個概念被打入冷宮,淡出了媒體和公眾視線。

2017年底後技術再無突破

直至2013年8月12日,Elon Musk發表一份57頁的《Hyperloop Alpha》白皮書,提出在洛杉磯和三藩市之間建造560公里長的真空磁浮管道列車(Hyperloop),時速1220公里,而令列車懸浮的能量則來自太陽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才令這個概念被重新炒熱。2014年6月,曾在Elon Musk麾下SpaceX公司工作的工程師Brogan BamBrogan和矽谷投資者Shervin Pishevar共同創辦Hyperloop Technologies。2016年公司改稱Hyperloop One,2017至2020年間,因維珍集團入股,又一度改稱Virgin Hyperloop One。

由成立至今,Hyperloop One累籌逾4.5億美元資金,主要來自迪拜的環球港務集團DP World及維珍集團,並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的沙漠建設一條500米長、直徑3.3米的測試管道。2017年5月12日,Hyperloop One進行真空磁浮列車的首次無人測試,時速達113公里。2017年7月,測試時速達310公里。2017年12月,測試時速更達386公里。但之後共進行400多次無人測試,都未有突破時速386公里的紀錄。2020年11月8日,該公司進行首次載人測試,但列車原型只能容納兩個乘客,即該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兼首席技術官Josh Giegel和乘客體驗總監Sara Luchian,其間時速最高只達172公里,但這也是唯一一次的載人測試。

該公司之後的研發似乎陷入樽頸,亦可能因為這原因,一直未能取得任何商業合約。據報道,Hyperloop One曾一度可能獲得沙特阿拉伯的一個項目。但在2018年10月,因為沙特記者卡舒吉被殺一事,英國富商Richard Branson批評了沙特阿拉伯,該國即取消了那個項目。

兩年前轉攻貨運 剛需更成疑問

到2021年,在創辦人和高層幾乎全部離開之後,該公司又突然宣布,因為載客風險太高,決定改為專攻運貨。但運貨的時間要求顯然無法和載客相比,這盤生意的剛需和光環即時大不如前。此舉也激怒了維珍集團,後者決定退出投資。2022年2月,該公司解僱100多名員工,佔當時其員工總數一半。2022年11月,該公司名稱回復為Hyperloop One。

據一名知情人士表示,Hyperloop One剩餘的知識產權將會由DP World接收。據媒體報道,現時還有幾家超級高鐵公司正處於建造原型設備的不同階段,包括Hardt Hyperloop、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Swisspod Technologies,以及中國內地某些公司。

筆者認為,雖然真空磁浮列車在技術上有一些可行性,但一種交通工具要成功,各種性能、成本、安全、可靠性、舒適性、耐用性、壽命等要求都必須均衡地滿足。速度只是其中一個性能指標而已,絕不能片面地追求速度,而大幅犧牲其他要求。例如,美國早在1960年代已能造出最高速度達到音速大約3.2倍的SR-71偵察機,1970年代已能造出最高速度達音速2.5倍的F-15戰鬥機。

為什麼後來研製的戰鬥機反而速度較慢?這主要考慮到耗油量、航程、材料成本等要求,而在最高速度作出妥協。所以,筆者看到,中國航天科工公司在2017年8月宣布,將來會研發時速達到4000公里的超級高速列車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商業上絕不可行,也沒有需求!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科技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