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半新股禁售結束頻推冧股價成陷阱 上市前股東基投或拋售 KEEP曾偷步瀉三成

標籤:

【明報專訊】半新股禁售期解禁「魔咒」,往往成為股價暴瀉的觸發點。近期則有KEEP(3650)部分現有股東及基石投資者禁售期今日解禁,股價即於本月4日偷步暴瀉逾三成(部分股東持股不設禁售期)。有投資界人士表示,不論上市前投資者,或是基石投資者禁售期解禁後,眼見市場一蹶不振,不少會急沽貨套現,更提醒投資者炒新股時,必須先注意半新股禁售期限後才進場。

明報記者 江陵凱

各新股禁售期資料均上載於港交所(0388)披露易網站,其公司股份公開招股(IPO)配售結果通告內清楚列明,投資者可自行翻查。而本報根據市場公開資訊,整合未來3個月內禁售期解禁的半新股(表1),發現不少股份基石投資者與上市前股東解禁日期並不相同,情况與KEEP相同,新股投資者更難準確掌握。

優必選禁售期短至1個月

一般而言,新股禁售期主要按上市前股東、控股股東,以及基投3種類別劃分,限制於期內出售股份,禁售期普遍長達半年至一年或以上不等,而當中亦有個別新股基投或上市前投資者禁售期較短。

以最近上市的內地機器人公司優必選(9880)為例,集團於去年12月29日上市,其基投禁售期竟短至約1個月,直至本月28日完結;對於有股份禁售期較短,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表示,若有公司禁售期僅1個月,未必為好預兆,並質疑「點解要咁快走呢?係咪連一個信心都唔肯畀投資者?」

本報於整合資料時發現,普遍生物科技及科技類別新股,於上市前融資及股份轉讓次數較多。在短線解禁新股當中,優必選IPO前融資多達14輪,而途虎(9690)及第四範式(6682)亦曾分別進行16次和11次IPO前融資。

溫傑指出,禁售期完結後當日有股東沽貨,的確有令其股價受壓的風險,籲投資者入場前應清楚了解其股份禁售期,尤其對中小型股份須特別留意;他指出,近年市場對於生物科技及科技板塊關注度較高,投資者買入新股及半新股時,不應只留意特定板塊股份的禁售期,更認為任何板塊股份都有基投及上市前股東沽貨的可能,應多加留意。但他補充指投資時應着重公司基本面因素,若公司前景良好,而舊股東以個人因素沽貨令股價下跌,反而會提供入場的好機會。

證券界籲先了解才投資

耀才證券(1428)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稱,當禁售期屆滿後,礙於目前經濟因素、股市低迷及不看好前景等,基投急需套現沽貨屬可理解,他更提醒投資者必須先了解禁售期才投資。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則表示,基投於禁售期後沽貨,的確有機會令股價暴瀉,如果基石投資者數目愈多,較難達成共識,出現基投之間互相猜度沽貨的時間,「中招」的機率則會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