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惠內地政府推出降準等多項穩增長政策,恒指上周回升643點或4.2%,屬今年以來最佳表現。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大中華區股票主管李智穎認為,去年10月至12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均下跌,而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亦更長時間按年錄得負增長,加上過去逾兩年樓市銷售價量齊跌,顯示消費及投資信心疲弱,她期望今年中國不論CPI或PPI通脹均會回升,樓市亦可回穩,支持中國股市有較佳表現。
國家統計局本月17日公布,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年中國GDP達到126萬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按年增長5.2%,完成年初確定的5%左右增長目標。此前3年新冠疫情衝擊下,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中國GDP按年增長率分別為2.2%、8.4%及3%。而早於本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瑞士達沃斯已預告去年中國GDP增長約5.2%,向全球商業精英說明投資中國市場是機遇,而不是風險。
瑞銀李智穎分析,中國去年GDP增長達5.2%,的確是頗理想的數據,但不少國際投資者關注的是,中國去年12月CPI按年下跌0.3%,是繼去年10月及11月分別按年下跌0.2%及0.5%後,連續3個月錄得跌幅(見圖)。她表示,目前瑞銀預測中國今年全年CPI按年增長0.8%,與市場大致相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兩個月之前,市場曾普遍預測中國今年全年CPI按年增長1.2%至1.5%,換言之,隨着去年第4季數據未如理想,今年預測已被向下修訂。
另外,根據彭博數據,中國去年12月PPI按年下跌2.7%,而且是自2022年10月以來連續15個月錄得跌幅(見圖)。李智穎指出,中國PPI去年全年按年下跌3%後,瑞銀預測今年將會持平,若上述CPI全年按年增長0.8%的預測也兌現的話,代表內地整體物價回升,這對中國經濟實屬正面。
李智穎表示,「中國CPI反映的是本地消費需求,PPI反映的是製造業需求,如果CPI及PPI下跌的話,便意味着經濟整體需求相對疲弱,故此CPI及PPI轉跌為升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留意的是,富達國際日本投資主管鹿島美由紀(Miyuki Kashima)在《Money Monday》第412期(去年8月21日出版)封面故事曾分析,日股在1989年第4季泡沫爆破後,跟着一兩年已大跌逾一半,惟之後近20年仍然處於弱勢,關鍵原因是日本期內出現通縮,而通縮所帶來的影響是,即使實質GDP錄得增長,惟加上通縮此因素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Nominal GDP、下稱名義GDP)卻不升反跌,例如在1997至2012年其間,便由逾540萬億日圓下跌至逾490萬億日圓,所下跌的50萬億日圓折算為4500億美元,相等於2020年奧地利的GDP。鹿島美由紀指出,期內日本亦不單名義GDP下跌,而且工人時薪及資本開支分別下跌15%及24%,反映經濟不少環節均表現差勁,而關鍵原因便是通縮。
汲取日本上述失敗教訓,中國經濟要避免像當年日本般陷入長期通縮,而《Money Monday》認為,中國CPI去年第4季按年下跌後,今年能否回升,以及今年PPI按年能否止跌,均屬關鍵指標。
另外,李智穎指出,中國過去逾兩年樓市銷售價量齊跌後,今年樓市若能回穩,料可增加投資者的信心。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