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九源錄盈利 研發「減肥神藥」

【明報專訊】若談及有醫藥股來港招股,或會想起近年的大熱行業:生物醫藥股,相關股份最大特色便是大多數公司仍未有藥物推出市場,未有盈收。不過今次提及的九源基因,已有8種藥物或藥械可在市場銷售,往績期間收入保持於1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去年首3季亦錄得1億元盈利。值得留意,九源亦有涉足近年備受關注的「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的研發,究竟能否吸引投資者青睞?

撰文 旻晞

早於1993年成立的九源,屬內地基因工程應用於醫藥行業的先行者之一。目前專注於4個治療領域:骨科、代謝疾病、腫瘤及血液。按灼識的報告,這4個範疇的藥物佔內地藥物總銷售的52%,是內地藥物市場的主流產品範疇,不過市場既大,競爭亦大。

「骨優導」佔收入55% 存依賴風險

目前九源已有8種藥物/藥械可在市場銷售,當中「骨優導」是一款含rhBMP-2的創新藥械組合產品及骨修復材料,用於骨缺損、骨不連、骨延遲癒合或不癒合的填充修復,以及脊柱融合、關節融合及矯形植骨修復,屬九源的「王牌」產品之一。去年首3季,「骨優導」銷售佔集團總收入高達54.6%,相較2021年其佔總收入比率僅為27.2%,說「骨優導」撐起九源「半邊天」也不為過。事實上,去年首3季該產品銷售收入按年升近66%,是期內九源7種錄得銷售收益的產品中,唯一錄得按年增長的產品(「吉芙惟」2022年未有銷售收益可作比較;去年8月1日才獲批的「吉坦蘇」則未見銷售收入紀錄),但已足以帶動九源期內整體收入按年升21%;但從另一角度看,銷售增長有較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

至於腫瘤科藥物,包括有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吉粒芬」;而治療腫瘤化療後出現的各種病徵藥物,則有包括治療血小板減少症的「吉巨芬」;治療噁心嘔吐的「吉歐停」;亦有治療晚期乳線癌的「吉芙惟」,及治療腫瘤化療噁心嘔吐的「吉坦蘇」;最後是血液科藥物「吉派林」及依諾肝素藥品「億喏佳」。

當然,九源亦有在研產品,截至目前止共有12個在研藥品,涉及代謝、骨科及腫瘤科。當中較受市場關注便是上文提及的「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吉可親」。去年,內地掀起一股「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熱潮,這藥由丹麥製藥巨企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美:NVO)開發(Wegovy),該藥本來用途是針對治療糖尿病所引發的肥胖症及超重問題,但反而「喧賓奪主」,坊間反更標榜其減肥成效,令藥物大賣。去年第3季諾和諾德便憑Wegovy帶動收入按年增長7倍至13.6億美元,季度營業利潤(EBIT)按年增長33%至38億美元,無論收入及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至於九源研發中的同類藥物「吉可親」(JY29-2),是一款針對肥胖症及超重的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今年1月取得IND批准,即研究性新藥,在研藥物開始臨牀試驗前所需的申請及批准程序。目前正籌備III期試驗,並預期於今年開始該試驗的病人入組,暫時未有明確可推出市場的目標日期。筆者要強調,任何減肥方法,最適宜是先諮詢專業人員的意見。

至於九源目前已在銷售的8種藥物/藥械,當中7種藥物都已列入國家醫保目錄(乙類),即買相關藥物患者需支付自付額,剩餘的購買價獲得報銷。至於「骨優導」骨修復材料,因本身為醫療器械並無國家醫保目錄,各地區的醫保目錄各有不同,截至目前「骨優導」已進入10省市醫療器械醫保目錄,當中包括上海、廣東、海南等。

依靠分銷商 銷售開支佔比偏高

在分銷方面,九源目前仍主要透過分銷商銷售產品,去年首3季有67.5%產品銷售是來自分銷商;直銷銷售佔32.5%左右;又絕大部分於國內銷售,出口海外市場僅佔同期銷售收入3.2%。由於九源仍依靠各地分銷商銷售產品,或要聘用第三方推廣者以推銷產品,故往績其間,銷售及市場開支佔收入比始終偏高,2021年為49.7%,至2022年增至54.1%;去年首3季銷售開支亦有52.5%,還好是其銷售增長大體仍睇齊於其銷售開支,令集團純利率仍見擴大。

銷售開支還屬於公司可控制範圍,但於內地銷售藥物,近年最大風險仍來自於政策。九源2022年收入按年大減14%,單計銷售產品收入亦跌近13%。不要誤會是和新冠疫情有關,實情是當年旗下藥物「吉歐停」,被納入「帶量採購計劃」後,其銷售量及銷售價格均有所下降,令銷售收入按年急降72%,而去年首3季銷售收入再跌75%。「吉歐婷」銷售收入佔集團總收入於2021年原達18.8%,但去年首3季已急降至僅餘1.4%,政策影響相當驚人。

或更多藥物帶量採購 不利定價

目前,九源有3種藥物,包括「吉歐停」獲納入帶量採購計劃,公司亦表明,未來藥品集中帶量採購計劃的藥品覆蓋範圍存在不確定性。因此,無法保證日後可能會有更多藥物納入該等計劃,對公司的定價壓力、收益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全國集中帶量採購(「VBP」)計劃,此機制的操作原則為以較低價格採購大量藥品,雖然「中標」能夠大量銷售產品,但價格通常大幅下降。對患者當然是喜訊,對藥廠卻是「百般滋味在心頭」。何解?因為中標至少還有銷售可言,若落標,則銷售最極端可以「清零」,你會怎揀?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新股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