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月8日,北京貝塔伏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透過其網頁宣布,成功研發出微型的原子能電池(核電池)。該產品使用了鎳-63核同位素,成功實現了核電池的微型化、模組化和低成本,開啟民用化的進程。其核電池可在攝氏120度和零下60度之間正常工作,自發電時間長達50年。期間發電功率穩定,不會因為環境惡劣和負載而出現變化,兼且沒有鋰電池的自放電問題。此外,其核電池對於針刺和槍擊亦不會起火或爆炸。董事長兼CEO張偉說,將推出的第一款產品稱為BV100,其功率是0.0001W,電壓3V,體積是15mm x 15mm x 5mm,比一枚硬幣還要小。該公司計劃,明年再推出功率為1W的核電池,可以讓智能手機和無人機在壽命期內完全無需充電,一直使用。
這份新聞稿一出,即時被好些內地媒體轉載,部分媒體和網民也是「厲害了,我的國」和「遙遙領先」的歡呼聲。同一時間,亦不乏質疑的聲音。
核電池又稱原子能電池、同位素電池、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簡單來說,核電池內藏一種放射性元素,後者會自然地衰變,放出電子或中子,變成另一種元素(但過程中沒有原子彈和核裂變發電廠的核連鎖反應)。因此,收集那些電子可產生電力,或者吸收那些中子的熱力,再透過熱電效應原理(溫差發電)來產生電力。因此,核電池其實是發電裝置,不是電池。
由於放射性物質半衰期普遍達數十年甚至數百年計,所以核電池產生電力的時間可以很長。
1959年,美國研製出全世界第一枚核電池。1961年6月29日,美國海軍Transit 4A導航衛星成為美國第一枚以核電池供電的航天器(同時亦使用太陽能光伏板),其核電池使用鈈-238。綜合來說,過去幾十年,核電池主要應用在太空船、人造衛星、海底無人地震觀察站、海底電纜中繼器、海底聲納導航、海下信標、海圖、無人海底運載器,海面上的航標燈塔、海洋氣象站,以及心臟起搏器等。
至於中國內地對核電池的應用起步較遲,要到2018年12月8日發射、2019年1月3日登陸月球的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才用上從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購入的核電池。在14日黑夜周期中,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倚靠核電池來同時供暖和供電,以保持溫度兼且和地球通訊。內地似乎暫時還未能夠製造應用於太空任務和心臟起搏器的核電池,兩者都只有研究和試驗的消息。
至於貝塔伏特對於其核電池技術聲稱,有部分是符合物理知識,例如可在高溫和低溫正常工作,發電時間達50年等。但有關功率及應用到智能手機和小型無人航拍機等消費產品的聲稱,卻非常令人懷疑。首先,貝塔伏特表示,第一款產品BV100功率0.0001W,還在測試之中,將會在一年內推出,但計劃明年再推出功率1W的核電池,即是再將功率提高1萬倍,這個升級幅度很難令人信服。現在5G手機平常使用時,功率至少要約5W,峰值時功率達8至15W,功率1W電池有什麼用?至於鎳-63這種放射性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存在,絕大部分需要用鎳-62來人工製成,1克鎳-63價格約4000美元。若以這種同位素製造核電池,售價沒有什麼民用產品能夠承受。
據悉,貝塔伏特成立於2021年4月,註冊地址為北京市亦莊經濟開發區,主營產品包括核電池、第四代金剛石半導體和材料、超長納米碳管、超級電容器等。但網頁上的公司地址居然是北京市朝陽區來廣營鎮北苑高爾夫俱樂部。
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中文名叫張偉,但其實是俄羅斯人,真名是穆索夫•扎烏爾(Musov Zaur)。北京闓明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對該公司持股94%。闓明創新的5名股東是穆索夫•扎烏爾、穆薩夫•穆哈穆德、庫果托夫•安佐爾、甯瀟函和王振遠,其中3人看來亦是俄羅斯人。
至於該公司在2021年12月30日在內地申請的一項專利名為《一種核電池及其製造方法》,目前處於實質審查狀態,8個發明人亦全部是俄羅斯人。「天眼查」App顯示,在1月15日,貝塔伏特更新了註冊資料,將註冊資本調低至1億元人民幣,實繳資本則只是530萬元人民幣。在此之前,該公司的註冊資本是10億元人民幣。
此外,去年11月,四川綿陽市經濟合作局的微信號「投資綿陽」發布的消息顯示,11月7日,游仙區與北京貝塔伏特公司簽訂了創新高科技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框架,項目總金額高達大約50億元人民幣。至此,也難怪有人懷疑,該公司是否看中內地未能量產核電池,而製造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