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OpenAI傳集資7萬億美元 重塑全球晶片行業

【明報專訊】2月9日,《華爾街日報》等外國媒體爆出驚人消息,指OpenAI行政總裁Sam Altman正在尋求多達7萬億美元資金,以實行一個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大計,徹底解決AI熱潮下先進晶片供應不足的問題。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稱,Sam Altman提議,OpenAI、投資者、晶片製造商和能源供應商之間建立合作關係,共同出資建造數十間先進晶圓廠,令OpenAI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訓練和服務不會再因為AI晶片供不應求而被拖後腿。

報道稱,近幾個星期,Sam Altman已經與多人會談,包括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台積電的代表,甚至阿聯酋總統的兄弟、阿布扎比多個主權財富基金的主席。

擬建數十先進晶圓廠 免晶片不足

消息一出,惹來各方熱議。雖然表面看來,這個大計是為了解決AI熱潮下,Nvidia的GPU供不應求的問題,令軟件的發展不再被硬件拖慢。但另一方面,OpenAI由一間純軟件公司,計劃跨界進入半導體產業,還要建立一個規模前所未有的AI晶片帝國或者獨家供應鏈,野心之大也是令人吃驚。批評他的大計是「假大空」和癡人說夢,也絕不乏人。

需知道,7萬億美元已大約相當於全球去年GDP的10%。這筆巨額資金,足夠將Nvidia、Intel、AMD、高通、三星、台積電、ASML、博通、ARM、Meta等公司全部打包收購下來。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技術的運算非常倚賴圖像晶片(GPU),Sam Altman經常抱怨,沒有足夠的GPU來支持OpenAI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探索。報道稱,在2022年底推出ChatGPT之前,OpenAI動用了1萬枚GPU來訓練其背後的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3.5。對ChatGPT-4展開數據訓練,則使用了約2.5萬枚GPU。至於訓練傳聞中的ChatGPT-5,更加要出動到5萬枚GPU。再加上OpenAI最新發表的文字生成視訊模型Sora,只開放給小量學者和研究人員試用,每次又只可以製作1分鐘的短片,Sam Altman對於運算力短缺的焦慮,有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半導體設備商難短時間增產

但外界質疑,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提出的集資額和計劃規模,都是過分龐大和不合邏輯的。首先,以集資額來說,絕對不是少數大企業或國家主權基金能夠拿得出;即使是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也應付不來。其次,有些事情不是有錢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辦到。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統計,2023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總額才1000億美元。即使Sam Altman有大筆資金,ASML等半導體設備生產商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大幅增加極紫外光(EUV)光刻機等關鍵製造設備的產量。

此外,規劃、興建和營運先進晶圓廠,同樣是受困於人才不足、欲速不達。以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的先進晶圓廠為例,因為美國建築工人、晶片工程師和半導體生產工人不足,而一再推遲落成和投產時間。據報道,Sam Altman希望,數十間先進晶圓廠全部在美國興建,以便申請美國政府的資助,但營運管理就打算全部交給台積電。

然而,台積電近年為了安撫美國、日本和歐盟,差不多同時推動在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縣和德國德累斯頓投資建立晶圓廠,它的管理專才已幾近疲於奔命、耗盡心力。事實上,台積電內部的質疑聲音正愈來愈多。很多台灣員工都憂慮,為了管理這3個地方的晶圓廠,可能會分散該公司對於研發新製程的專注,削弱中長期競爭力。試問台積電如何再接下數十間晶圓廠的營運管理?

另外,設計和研發AI晶片的專才又從何而來?若要由零開始建立,不知要追趕多少年。最後,這個7萬億美元大計,垂直壟斷意圖相當明顯。至於收購現有的半導體龍頭業者,就更加不可能同時獲得美國、歐盟、日本、中國的監管機構的批准。

說到底,Sam Altman雖然是AI軟件人才,但對於硬件方面,其了解卻比較膚淺,陷於那種以為有錢就是萬能的思維。而且,OpenAI現時仍然處於那種主力研發、「洗腳唔抹腳」的投資周期,所以他對於營收和投資額是否相稱,似乎沒有多少概念。

營收及投資額明顯不成比例

據報道,若將OpenAI去年12月的營收作年度化計算,該公司的年度化收入大約有20億美元。驟眼看來,這已經頗具規模。可是,若與總值7萬億美元的大計相比,這點營收根本不成比例,計劃明顯屬於過度投資。

2月12日,在迪拜舉行的世界政府高峰會上,Nvidia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仁勳曾回應:「你不能只假設會購買更多的電腦。你還必須要考慮,電腦會變得更快,因此你需要的總量並不那麼多。」黃又稱:「(7萬億美元)當然能夠買下所有GPU……如果你認為電腦無法發展得更快,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需要14顆行星、3個星系和4個太陽,來為這一切提供燃料。』但是,計算機架構其實不斷在進步。」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科技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