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專業投資者可選毋須獲證監認可產品

【明報專訊】陳先生來信:

早年經營小生意,已易手賣給了朋友,已累積一定資產,現靠收租和收息提早退休。近日,有金融機構職員告訴我市場上有更多的投資選擇,很多高資產淨值客戶也會考慮,但前提條件是要成為專業投資者,而且也可以享有其他好處。其實,成為專業投資者真的有那麼多好處嗎?會不會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項?

筆者回覆:

提起「專業投資者」,很多人認為擁有豐富的財經知識、相關的專業資格或是良好的投資成績是成為專業投資者的條件,然而在香港相關的制度下,「專業投資者」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與個人的投資能力或經驗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主要是看「財力」。根據現行的定義,就個人投資者而言,只要他們的投資組合總額達到800萬港元或以上,就可被界定為專業投資者。在香港,800萬元並不是一個很大的銀碼,是否擁有一個市區的兩房單位就是專業投資者呢?非也,投資組合指的是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和基金等的金融資產,是不會計算所持有物業的價值。

回到陳先生的問題,陳先生的確有條件成為專業投資者,可以獲得更豐富的投資選擇,包括一些毋須取得香港證監會認可的投資產品,例如私募股權、私募信貸、對冲基金等等,不過可能也有需要了解的注意事項。

投資前也要做「功課」

首先,理財講求的是以人為本,專業投資者可以較一般投資者得到更多的投資機會,然而不能假定這些產品都合乎自己的需要,而且更高的預期回報可能代表着更高的潛在風險,雖然可能有專業的顧問給你意見,但投資者也有責任去了解清楚。舉一個例子,專業投資者有更多機會接觸一些私人配售項目,這些項目由於並不是公開發售,他們的文件或推廣資料也不一定需要得到監管機構的認可,與投資者日常習慣閱讀的文件也可能不一樣,所以專業投資者也是需要自己做「功課」的,甚至是需要做更多的「功課」。

退休人士宜着重穩定現金流

基於現行的定義,專業投資者只代表比較富裕,卻不一定有更專業的知識,所以如果對自己的投資經驗或能力沒有足夠信心,成為專業投資者不一定有明確的好處,反而可能因此而「眼花撩亂」。順便一提,投資者有權決定是否成為專業投資者,簽署了文件後也可以撤回相關的資格。

對於已退休的人士來說,其實追求高回報已不是唯一的目標,更重要是穩定的現金流,很多時候簡單的資產配置也可收效,更重要是釐清相關的目標,比如長遠的退休開支、潛在的突發醫療開支甚或是對於財富傳承的期望。最後,以上意見只供參考,有理財規劃需求的朋友,宜根據自身的情况進一步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李澄幸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

理財信箱歡迎來信,電郵:chlung@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澄幸 理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