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零售股低迷私有化不斷 部分重整後再上市

【明報專訊】近年多隻零售股先後傳出擬私有化撤出港股,繼外資如歐舒丹(0973)、新秀麗(1910)後,最新主角是股價自高位蒸發八成的李寧(2331)。事實上,港股過去多年光環集中在一些科技巨頭或網紅新經濟股,傳統舊經濟股被冷落,除了自身受到網購衝擊、轉型困難外,亦陷入港股低迷影響股份估值、流通量低兼融資環境惡化等不良循環,令不少大股東趁低私有化,謀求重整並待市場好轉再上市。

利豐I.T利福百麗等先後私有化

近年私有化的零售股包括百年老牌利豐(前上市編號0494)、「潮牌」I.T(前上市編號0999)、經營SOGO百貨的利福國際(前上市編號1212)等。更早的則包括昔日的「鞋王」百麗(前上市編號1880)、銀泰商業(上市編號1833,現為平安好醫生)、COACH(後改名為Tapestry,前上市編號6388)等。

當中百麗創辦人盛百椒為求轉型,在2017年引入高瓴和鼎暉以531億元將公司私有化。重組後先在2019年分拆滔搏(6110)上市,今年再以百麗時尚申請港股上市。近期亦傳出一些私募股權公司正研究新秀麗的私有化交易,冀以更高估值於美國等其他交易所重新上市。

這批零售股私有化往往要借助私募基金力量完成,亦非「免費午餐」。像當年I.T大股東沈嘉偉與私募基金CVC合作以高價私有化I.T的背後,實際要將I.T業務拆骨重整,只保留最值錢、盈利能力最強的「猿人」品牌相關業務,被指為日後重新上市鋪路,不過時隔近3年仍未見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