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百麗數碼轉型革新後捲土重來

【明報專訊】「王者重臨」。講的是昔日有「鞋王」之稱的百麗,自2017年私有化除牌後,本月初遞表申請來港上市。闊別7年,其間百麗精簡架構、優化品牌組合、積極進行數碼化轉型、拓展線上銷售。至2022年其於內地時尚鞋履品類市場佔有率已達12.3%、穩居全國第一,看來昔日「鞋王」仍不減當年勇。

撰文 旻晞

所謂「有人辭官歸古里,有人漏夜趕科場」,近月不少本地上市的零售品牌企業紛紛「被傳」或私有化,或第二上市之時,百麗卻選擇此時申請再戰本港資本市場,並找來美銀證券、摩根士丹利兩大行擔任聯席保薦人。其實早於2022年3月,百麗當時亦入表申請再來港掛牌,但最終未有下文。

想當年,2007年百麗在港掛牌上市,其時市值曾高達1500億元;及至2017年,百麗被高瓴、鼎暉以531億元的價格私有化。是次上市文件中解釋當年私有化的原因,是因為自2014年開始直至私有化之前,其鞋類業務的業績大幅下滑,因而決定對整個業務進行根本轉型,考慮到一系列的轉型及創新舉措,或受到震盪的公開股票市場短期紛擾及壓力影響,故決定私有化。

精簡架構 優化品牌組合

那麼所謂「根本性轉型」是什麼一回事?上市文件介紹,私有化後,百麗主要進行數項重大革新,包括由零售主導的組織架構轉變為品牌主導的組織架構,例如將銷售團隊的匯報層級由五級簡化為三級,並將零售定價決策權由銷售地區大幅轉移至集中品牌管理團隊;同時重新定位若干品牌、優化品牌組合及強調差異化。在銷售渠道方面,全面拓展線上銷售,加強於社交媒體投放,其線上收入佔比由2017年2月底年度的近7%,增至去年11月底首三季的27.7%;反之逐步削減業績欠佳的百貨商場門店,汰弱留強,百貨商場銷售渠道對鞋履收入貢獻由逾七成降至不足四成。此外,加快垂直一體化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令產品由設計、下單、補貨及物流的流程縮短,更快掌握銷售的變化、準確投入,亦令集團鞋履分部的存貨周轉天數有所改善。

當年退市後併購仍活躍

另外,即使退市後,百麗於併購活動仍然活躍,如2014年完成收購SKAP;2017年收購INITIAL;2018年收購73Hours的控股股權;2019年至2021年取得中國代理Champion服飾及配飾的權利;去年完成OGR品牌收購。其間當然不得不提,2019年百麗分拆旗下運動業務在港上市,即今日的滔搏國際(6110)

目前百麗經營19個核心品牌的組合,由12個自有品牌及7個合作品牌(包括授權經營品牌及代理品牌)組成。上文提及百麗私有化,將營運決策重心轉移至品牌管理部。而當今品牌管理最重要莫過於快速掌握市場潮流變化、保持品牌創新及吸引力。據百麗介紹,其創意團隊擁有超過800名成員,包括設計師、產品研發人員及其他產品研發(「研發」)人員。

膺中國時尚鞋履市場一哥

截至最後可行日期,百麗約三分之一的鞋履產品及總體超過四分之三的箱包及其他配飾產品均由其工廠生產,但其物業大部分為租賃,包括3個位於深圳、東莞及廣州市的生產設施均是租賃物業。至於門店方面,截至去年11月底,線下零售網絡由遍佈全國的8361家直營門店組成。

那目前百麗的成績又如何?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2年零售額計,以12.3%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時尚鞋履市場第一,而第二名的市場份額為9.1%。再看業績,最新上市文件只提供截至2022年2月底、2023年2月底全年度及截至去年11月底首三財季業績情况。不過若配合兩年前的招股文件,則可再多看2020年及2021年2月底年度數據。

近4年業績反覆 營銷開支不低

上述期間不難看出新冠疫情對百麗盈收有重大影響,截至2023年2月底年度,集團收入及盈利分別按年跌18%及52%。新冠疫情期間,內地不論是門店人流,或運輸物流均受到防控措施的不同影響。仔細看截至2022年11月底首三季收入142.9億元(人民幣,下同),換句話第四財季單季收入為49.5億元,大體相對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須知道2022年11月後內地防控措施逐步退場。假設截至今年2月底第四季度收入至少保持首三財季的收入增速,粗略估計百麗上財年(截至今年2月底)收入或能達217億元,雖則未重返2022年2月底財年收入水平,但已和2021年2月底財年收入的217.4億元相近。從毛利率看,2020至2023財年及截至去年11月底首三季,分別是65.3%、64.2%、65.1%、63.3%及65.4%,亦可見去年首三季毛利率終重上2020財年水平。但總體來說,近4年百麗業績較為反覆,同時留意到,其間百麗銷售及營銷開支不低,除2021年度,2020年至2023財年及截至去年首三季,相關支出佔收入比率都超過四成。

債務方面,截至今年1月底,銀行借款約48億元,包括23億元的長期境外銀行借款及19億元的短期境內銀行借款;以及約6.5億港元的短期境外銀行貸款。

近年百麗於派息相當慷慨,2022年財年向當時股東百麗國際派發20億元股息,其後百麗指將絕大部分股息用於償還2017年私有化所涉及的債務;當年私有化所需現金約453億港元,來自股權投資(即高瓴及鼎暉)及債務融資,百麗指出該筆現金已悉數償還。到2023年財年及截至去年11月底9個月,又各派20億元股息予股東Belle Brands。當然上市後,有公眾股東參與,股息政策便是另一回事,百麗預計可能不時支付的股息,約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年度淨利潤的75%。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新股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