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新股遞表半年內上市比例跌至12% 平均447日才掛牌 分析:受市况弱內地備案制影響

標籤:

【明報專訊】香港新股集資活動近年萎縮,新股上市所需時間亦大幅延長。有統計顯示,去年首次遞交上市申請表限期內(即6個月),可完成上市的新股比例大幅下降(見圖),由2021年約五成,降至僅約一成。由遞交申請到上市,平均日數亦持續上升,由2021年的逾230日,倍增至2023年的近450日。分析指出,與中證監去年實行的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備案制,相關企業需要時間按規定備案有一定關係。同時,資金需求疲弱及審批較嚴等因素影響,亦拖慢上市時間表。

華富建業企業融資根據聯交所網頁資料,2021年、22年及23年分別有89家、83家及73家有遞交申請表日期紀錄成功上市的公司,當中分別只有45家(約51%)、15家(約18%)及9家(約12%)能夠在一次遞表限期內成功完成上市,餘下的均需要補多一次或以上申請。

在2021年、22年及23年,由首次遞交申請到上市當日,平均日數分別為235日、341日及447日。2021年、22年及23年由首次遞表到掛牌,最長及最短天數分別為1005日及41日、1182日及44日,以及1646日及72日。

在2022及23年,由遞表到上市,為時超過兩年的公司,各多達11家。

港交所:上市進度取決多項因素

港交所(0388)回應,申請人由遞交申請至聯交所審批及最終上市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申請文件的質量、申請人是否及時回應證監會及聯交所的意見,以及就其上市申請於其他適用監管機構獲得批准的時間等。而上市申請人亦會根據其商業考慮、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決定其上市時間。

內地備案登記平均需逾百日

港交所指出,去年申請人由遞交申請至獲上市委員會批准上市的平均時間為203個營業日(2022年為167日)。在75%的個案中,上市科處理審批程序所涉及的時間均少於90個營業日。而去年上市科就首次公開招股申請發出首輪意見的平均時間亦縮短至12個營業日(2022年為17日)。

華富建業企業融資行政總裁黃偉誠表示,去年本港新股由遞表到掛牌日數特別長,其中一個原因是中證監去年3月底實行備案制,相關企業需要時間按規定備案,平均備案登記天數要逾100日,登記完成後才可在港進行上市聆訊。從批准上市至掛牌的時間主要取決於股票銷售建檔,近年市况差,企業需要更多時間組織銷售。此外,申請人不一定能在申請過期後立即再入表申請,這也導致整體天數加長。

他續指出,數據顯示,大部分公司都未能「一次過」在遞表限期內完成上市,需入兩次申請表或以上,這令上市成本增加,因再次入表需要重新補審計、盡職審查等,認為從香港整體競爭力、市場估值已下降等情况下,聯交所有檢視空間。

業界:中小企審批較嚴

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表示,早年較多大國企或信用佳的公司來港上市,監管機構戒心較少,自然審批快,但近年大公司上市「買少見少」,申請企業以中小企居多,審批會較嚴,要多輪提問,包括公司是否真的上市融資、業務持續性,以及是否適合上市等。對保薦人的角色要求,更儼如「擔保人」。他認為聯交所應考慮以披露為本,以及在違規後加重罰則等,以提升新股市場競爭力。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