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日產谷電動車 罕有聯手本田

【明報專訊】全球電動車市場遇到阻滯之際,日本汽車大廠日產反其道而行,料中期大幅增產電動車,寄望未來靠電動車維持長期盈利能力,並上調電動車各項目標,包括7年內純電動車及混能車佔其全球銷售六成、3年內銷量目標上調兩成等。鑑於日本在電動車市場大幅落後於各國,日產擬伙本田在零件、軟件等範疇聯手,靠降成本殺出重圍,槍口對外,日本政府亦削部分外資電動車補貼六成,似為日本電動車市場重整態勢。

明報記者 鄭智文

綜合報道:Verge、CNBC、The Telegraph、日本經濟新聞、彭博

日產於上周一更新中期業務計劃,未來3年將發布30款新車,目標上調7款,當中16款涉及電能,包括8款純電動車及4款插電混能車,並將2027財年後的電動車生產成本降1500億日圓(約78億港元),驅動裝置造價削三成,目標到2030財年成本可與汽油車相若,以便集團轉型至以電動車為重點,實現長遠盈利能力。此外,為應付市場極度波動,日產目標於2026財年內全球銷量另增100萬輛車至約450萬輛,當中北美及中國銷售目標增50萬輛以上。

日產擬2026財年電動車款佔比升至兩成

日產預料,2026財年內所有車款中電動車佔兩成,較現時推高11個百分點,期內維持電動車預算2萬億日圓(約1034億港元),自家電池的研發料投資4000億日圓(約207億港元)。此外,屆時純電動車佔全球銷售約兩成,混合動能另佔兩成,其餘六成則是採用內燃機的汽車;到2030年,涉及電能的前兩款車佔其全球銷售60%,較去年2月公布的目標55%提高5個百分點。

日產曾經搶先進入電動車市場,2009年靠全球首款零排放的量產電動車LEAF打響名堂,後來卻被海外勁敵特斯拉(Tesla)(美:TSLA)、比亞迪(1211)蓋過風頭。去年中國多達800萬輛純電動車及插電混能車售出,佔當地市場約37%,反觀日本同期售出約8.9萬電動車,佔當地市場2.2%。

在新能源車領域,日產、豐田、本田日本三大車廠過去數年向氫能發展,然而氫能車始終未成主流。據SNE Research資料,去年氫能車全球銷量為1.4萬輛,按年大減三成,當中日本跌五成至424輛。豐田約10年前搶先推出量產氫能車Mirai,但去年豐田承認Mirai不太成功,因加氫站太少,致銷量極低。到今日電動車大行其道,就連中國也在新能源車威脅日本時,日本現在不得不發勁力追。這種局面也造就日本車廠考慮合作,槍口對外,收復失地。

日三大車廠押注氫能車 未能成主流

日產行政總裁內田誠表示,發展電動車的時機,以及價格壓力,較預想遠遠來得早。他透露,已與本田接觸,研究是否可合力開發電動車,包括共用驅動裝置的零件、開發軟件等,強調規模是重點,而其關鍵則是與其他企業合作。

被譽為「電動車教父」的日產前營運總監Andy Palmer指出,日本在電動車款落後很多,由中國遙遙領先,「我想日本人遲了明白電動車現在是無可避免的,而不得不進入比賽內。」

JATO Dynamics汽車分析師Felipe Munoz認為,日本在電動車落後於中國、歐洲、美國、韓國等地,雖然日企大額投資於混能技術,但純電動車成為現實,隨着中國產品崛起,現時日本品牌在部分市場失去立足地。

顧問公司AlixPartners合伙人Andrew Bergbaum表示,日產、本田沒有豐田般的規模和資源,未能靠自己力追,合作則能有較大機會。

在2000年代,為響應中國政府呼籲,日本車廠在中國內地經合資公司擴展產能及業務,高峰期2020年日本品牌佔中國乘用車市場約兩成。隨着中資企業從日本車廠手上學得技術,加上內地政府大舉推廣新能源車轉型,為中資車廠造就機會,發展純電動車及插電混能車。

去年中資汽車在內地的市佔率上升至56%,單計廣汽集團已佔三成以上。隨着合資品牌銷情轉弱,又要與海外企業分成,中國車廠漸將重心放在自家品牌,不利日本車廠。在內地新能源車市場中,面臨割喉式減價等競爭,比亞迪等坐大,日產、本田等品牌定價較高,只能節節敗退。

避開中國車廠競爭 日車廠擬大削內地產能

中國在電動車一仗大勝日本,令日本連全球最大乘用車出口國一位也被逼讓給中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去年中國乘用車出口414萬輛,主要受惠於俄羅斯的電動車需求增長,加上全球汽車業向電動車轉型,以及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促使中資車企開拓海外市場;另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資料,同期日本乘用車出口為398萬輛。

受壓於中國車廠,日本車廠開始改變方針。據日經報道,日產、本田正計劃削減在中國的產能最多三成,相當於每年50萬輛車。日產去年在中國的產量按年跌24%至79.3萬輛車,14年來首次跌穿百萬水平。本田亦擬在中國削兩成產能至每年約120萬輛。

日政府大減海外電動車款補貼

日本政府最近也調整電動車補貼政策,大幅削減不少海外車款的補貼。本來日本的補貼政策是按電動車種類、性能而定,往後改為按電動車廠的付出(包括培訓人才、產車時減碳排放及充電建設等)而訂下補貼金額,日產、豐田、特斯拉都有望受惠,且補貼額上限不變,維持85萬日圓。

不過,日本政府對其他車廠的電動車補貼則大幅倒退;中國比亞迪電動車的補貼將由85萬日圓急降至35萬日圓,德國保時捷由最多補助52萬日圓削至20萬日圓,法國雪鐵龍亦由最多補貼65萬日圓減至45萬日圓,英國Jaguar補貼上限由52萬日圓急挫至12萬日圓,跌幅介乎三成至八成。

[企業地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