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公布的3月份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勝預期,帶動港股向好,恒指全周上升182點或1.1%,連升兩周,今期封面故事由景順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首席投資總監馬磊分析最新形勢。馬磊表示,市場高度關注3月中國經濟數據能否延續1月及2月向好的趨勢,若可以的話,他估計中國內地及香港股市均可以看高一線,當中,他認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及「綠色化」(Greenization)均屬未來10年重大投資主題,尤其值得留意。
在上周一(4月1日)公布的財新中國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1.1,除略高於市場預期的51外,亦為一年高位,較2月升0.2,而且是連續5個月位於50以上的擴張區間(見圖1),財新認為,這反映隨着春節後快速復工復產、市場活躍度回升,中國製造業擴張速度加快。受惠於上述利好經濟數據,港股上周二復活節假期後復市亦隨即「復活」,恒指當日勁升390點或2.36%,屬上月12日以來最佳表現,即使上周中後期略為回吐,惟全周仍上升182點或1.1%。
市場為何對今年3月的中國經濟數據如此重視呢?馬磊分析,中國政府近月政策已轉變為支持經濟增長,因此今年1月及2月經濟數據普遍不錯,惟由於農曆新年分別出現在去年1月及今年2月,故把今年1月及2月經濟數據綜合來分析比較合理,而即使這樣,由於中國經濟在去年1月及2月剛走出新冠疫情,去年3月經濟活動始完全回復正常,故投資者十分關心今年3月經濟數據按年變幅。
馬磊表示,中國出口額反映企業商業活動及生產活動的動力,電力消耗量反映住戶、工業、農業及消費活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則是消費主流,均是他十分重視的經濟數據。由此路進,中國今年1月及2月出口額按年增長7.1%(見圖2)、電力消耗量按年上升11%(見圖3),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更勁升14.4%(見圖4),均屬於理想數據,若上述數據在今年3月繼續維持可觀增長,可望進一步增加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及股市的信心。
根據記者翻查彭博資料,中國官方料分別於本周五(12日)及下周二(16日)公布3月出口額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數據,值得讀者留意及跟進,而3月電力消耗量何時公布,暫時則未找到資料。
馬磊認為,中國經濟在全球有六大競爭優勢,包括(1)勤奮及有效率的勞動力;(2)強大的企業家文化;(3)龐大本土市場、完善基建網絡亦有利出口海外市場;(4)充足及不昂貴的工程師勞動力;(5)融資成本低、人民幣已溫和貶值、支持綠色政策及(6)人工智能、數碼化及自動化的快速應用,故他相信,若3月中國經濟繼續理想,將加強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及股市的信心,吸引資金流入。
可以留意的是,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成長企業投資銀行部消費組負責人楊素蘭在第437期《Money Monday》(2月26日出版)封面故事已引述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為期8日的內地春節假期旅遊支出按年大幅增長至6326億元人民幣,與2019年疫情前同期相比有7.7%升幅,表現理想;她認為,消費是中國經濟的一面鏡子,春節消費理想折射出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態勢。《Money Monday》認為,假如3月經濟數據繼續理想,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態勢將會進一步確定。
2021年下半年中國股市曾顯著下跌,期內高股息率的電訊、石油及公路股卻逆市向好,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有分析此現象指「高分紅就是硬道理」,這情况在本季會否持續呢?
馬磊分析,股票可以透過三方面為投資者帶來回報,包括(1)盈利增長、(2)估值上升,以及(3)派發股息;他認為,由於過去3年中國上市公司普遍盈利遜於預期,由此帶來估值下調,因此投資者才着眼於高股息率,他相信,假設中國經濟數據在3月及之後一段長時間繼續理想,上市公司因此錄得理想的盈利增長,帶來估值上升,引領股價向上,屆時投資者便會着眼於這些增長股,而非只留意高股息率的股份。
向前望的話,馬磊認為,未來10年投資中國股市,應該留意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及綠色化(Greenization)等兩大投資主題,料相關優質上市公司期內營業額及盈利增長可望高於中國GDP增長。
馬磊解釋,「再全球化」其實是指中國企業走到海外投資(China's companies go overseas),或俗稱的「出海」,即中國企業在世界多個國家或城市經營業務,過程中會面對不同的要求及監管,從而提升本身的實力,一旦成功的話可望晉升為跨國企業(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即使失敗也好,過程中也可汲取經驗,從而改善本土市場的營運能力。他續說,個別網上零售平台股近年在美國市場取得重大成功,其股價亦有很好的表現,遠遠跑贏業務集中於內地的同業,這正好顯示投資者對成功「出海」的中國企業給予較高的評價及估值,料此趨勢仍會持續。
至於中國股市另一個重要投資主題則是「綠色化」,背景是能源轉型催生對綠色技術、產品及服務的需求,目標是推動不同行業脫碳,當中包括(1)交通運輸:於相關電池技術的支持下,透過電動車實現交通運輸電氣化;(2)能源:於相關電網及能源儲存技術的支持下,透過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替代可再生能源發電;(3)建築及房地產:透過建築物能源管理及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同時受綠色水泥及材料等相關建材支持;(4)工業:透過電爐或使用廢料等提高鋁、鋼等材料製造流程的綠色化。透過碳捕獲、使用及儲存技術加以補充。
馬磊表示,中國在不少「綠色化」行業已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綠色行業供應鏈之一。資料顯示,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及電動車核心部門的平均市佔率達60至80%,涵蓋從加工、核心零件到終端產品的整個價值鏈;巨大的規模經濟已轉化為強大的成本優勢,例如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價格較歐洲生產的電動車低五分之一。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在一個座談會上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他當時表示:「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而「新質生產力」此詞彙在上月全國兩會期間被廣泛討論,官媒發文闡釋,從經濟學角度看,「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高效能、高質量,區別於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力發展方式,是擺脫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
總結是次訪談時,馬磊表示,在他看來,「新質生產力」便是生產新的、有質量的產品及服務,這包括他上述所提及「綠色化」投資主題,也包括其他行業:「只要你可提供新的優質產品或服務,便屬於新的供應,可以創造新的需求,不需要擔心通縮的威脅。」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