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人北上消費購物蔚然成風,最近港人在內地尋求高性價比的服務範疇延伸至醫療領域。醫療服務覆蓋內地及香港的新風天域集團,最近擴大旗下的香港腫瘤醫療服務規模,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梁錦松表示,內地在藥物價格方面確具優勢,但香港的優勢在創新藥使用上,認為大灣區醫療融合可互補優勢。
最近愈來愈多港人選擇北上就醫,新風天域集團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吳啟楠表示,港人北上就醫是個新趨勢,以該集團在深圳的醫院為例,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來自香港的患者,去年9月香港病人佔新病人比例約5%,至去年11月比例已升至10%,目前已增至20%,增長趨勢十分明顯,在此趨勢下,旗下的深圳醫院已設港人服務專區,並提供廣東話服務。
對於港人北上就醫,梁錦松指出,內地醫療確有很多優勢,尤其是藥物價格的優勢,以一種肺癌藥為例,同一種藥,同一個患者,在香港每月藥費達5.5萬港元,在內地每月藥費只需4500元人民幣,差距如此巨大,主要由於內地藥物是由政府集體採購,此採購機制非常有效,大規模的採購有助降低藥價。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聯合創辦人潘冬平表示,港人前往深圳愈來愈方便,加上內地醫療服務價格較香港廉宜,對於負擔不起本港私院治療費用,到本港公立醫院求醫則要面對較長時間輪候的重症患者,或會考慮北上就醫,預期隨着大灣區逐步融合,港人北上就醫將無可避免成為趨勢。
不過,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表示,不擔心港人北上就醫,因為香港醫療服務也有自身的優勢,如醫療領域與國際接軌,使用創新的治療模式,特別是在腫瘤方面,目前香港癌症患者存活率較內地高,本港醫生對國際最新癌症醫學研究的掌握較快較好,是其中一個原因。梁錦松指出,香港醫生的訓練模式與歐美等地區接近,醫療體系也較接近西方,可快速汲收西方的創新治療方案,而且在藥物方面,海外藥物在香港審批上市的時間相對內地為短,加上即使是未註冊藥物,香港也有「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Named Patient Program),令香港在使用創新藥方面有一定的靈活性。
吳啟楠認為,雖然大灣區已推出「港澳藥械通」,但目前引入藥品的規模不算大,香港在引入創新藥方面仍有很大優勢,更認為在大灣區醫療融合上,香港可擔當大灣區醫藥樞紐的角色,協助內地創新藥走向國際,及海外創新藥進入內地。梁錦松補充,內地及香港醫療各具優勢下,大灣區醫療融合可互補優勢,為區內民眾帶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高永文也指出,內地及香港醫學界增加交流,將有助提升內地及香港的醫療服務水平,包括醫學水平及管理水平,認為內地及香港的醫療服務可同步提升。
鑑於看到本港醫療在大灣區發展的優勢,最近新風天域集團在香港收購了腫瘤醫療機構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收購完成後,新風天域旗下的大灣區醫療板塊包括希愈醫療、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廣州和睦家醫院及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將會組成「新風大灣區醫療」,形成一個大灣區跨境醫療保健生態系統。梁錦松指出,腫瘤發病常見於高齡人士(見圖),更有外國專家認為腫瘤是老人病的一種,隨着人口老化,內地及香港的腫瘤發病率將愈來愈高,目前中國每年新增腫瘤病人數目達500萬人,香港也是高發地區,現時包括香港在內,去年大灣區新增腫瘤病人數目接近50萬,腫瘤治療需求愈來愈大。吳啟楠補充,去年大灣區新增腫瘤病人數目,較10年前增加1倍,還要留意50萬人是首次發病人數,隨着腫瘤治療存活率提升,逐步變成慢性病,也有復發的可能,意味未來在大灣區腫瘤病人的基數會愈來愈大。
吳啟楠透露,腫瘤治療是集團其中一個增長較快的領域,整個集團在腫瘤內科的收入3年間約增6倍,還未有計算在放射科、外科及康復治療等其他方面的增長,未來大灣區在腫瘤治療方面仍有很多發展空間,而香港在腫瘤治療方面具優勢,目前中國腫瘤5年存活率約40%,香港腫瘤的5年存活率則達70%,主要基於香港在早期發現、早期確診、創新療法及創新藥物方面較具優勢,雖然近年內地的腫瘤存活率也在快速提升中,但認為香港仍可保持一定優勢,在採用海外創新治療方法、創新醫療器械及創新藥物方面的成熟度仍較內地為高。潘冬平也指出,近年內地不乏負擔得起香港醫療費用、並期望使用海外創新藥物的腫瘤病患者選擇來港治療,相信未來內地及香港的腫瘤治療可互補,內地及香港病人可因應個人經濟狀况及治療需求,而選擇在內地或香港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