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海洋石油(下稱中海油)(0883)在海上油氣田生產之外,正推進綠色減碳項目,亦重點發展人工智能(AI),公司代表形容,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業務發展帶來無限可能,並已設新部門跟進。雖然集團目標是投放總資本開支5%至10%的金額用於開發綠色能源,即使現時尚未達標,仍堅持達到投資門檻要求才落實新項目。
中海油上周舉行媒體調研,到廣西潿洲的油田群光伏電站、管線及儲能電站實地參觀。集團公司代表指出,旗下湛江分公司在過去逾50年累計生產原油逾1.1億噸,並正經營26個在產油氣田。分公司亦於2023年發展非石化能源佔比已達12.3%,並爭取2028年佔比提高至逾25%;其開發中的南海西部油田3個區的儲量則近7億噸,今年計劃生產520噸,明年及2027年的目標產量則料分別達800萬及1000萬立方米。
公司代表又稱,有信心整個集團於2025年實現減碳排量150萬噸。同時其亦着重提高內地的清潔能源比重,當中會在內地天然氣產量的佔比提高至30%至35%。另其亦着重火炬氣回收再利用,甚至推動分佈式新能源,建造包括海上風電及陸上風光(風電、光電)等綠色產業鏈,冀今年實現碳減排52.3萬噸。
儘管中海油每年預算5%至10%資本開支投入到新能源發展,今年資本開支亦達1250億至135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是公司代表不諱言:「過去未能達到目標,原因是在如物色風電場項目時,會遇到競爭,並遇到困難。」但是他們在推動甘肅甘南陸上風光互補等項目,仍然獲得批准並上網發電。無論如何其在投資時,若未達到其要求的門檻時不會獲批放行。
在推動降本增效同時,中海油在今次調研罕見提及數智化發展,並着手運用人工智能。其公司代表明言推動數智化轉型,目的是提高核心競爭力,並希望幫助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在過程中會不斷嘗試。其更舉例,在秦皇島32-6智能油田(2期)上線運行下,核心業務數字化覆蓋率達90%,年度降低成本2700萬元及增產近10萬噸;流花油田更首次採用颱風自控模式遠程操控運作,挽回產量約5萬噸。中海油續會在不同環節,探索運用人工智能,推進預測性維修,實現精益管理。
中海油於發展人工智能應用時,其無意單打獨鬥,公司代表明言:「要聯合央企、同業、上中下游及廠商,共同打造智慧化能源生態」才行。隨着ChatGPT、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等應用出現,他說中海油已經成立一個新部門,冀在人工智能創新着手研究,幫助釋放生產力,「這對開發新模式、新業態會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