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上周上升287點或1.59%,美股三大指數亦悉數做好,受惠人工智能對晶片強大需求的英偉達(Nvidia)(美:NVDA)全周股價更勁升一成,市值曾突破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企業。今期封面故事訪問安聯投資環球股票首席投資總監Virginie Maisonneuve分析最新形勢。Maisonneuve分析,目前全球正出現1991年冷戰結束以來最重大地緣政治及世界秩序轉變,為股市投資者帶來長期及深遠的啟示,其中一個啟示是,掌握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及擁有相關完整產業鏈對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要,故科技股會繼續是投資焦點;另外,她認為,中國股市近月反彈逾20%後,現時可考慮待優質股股價回落後始低吸睇長線。
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安聯集團擁有逾120年金融服務經驗,是保險、銀行及資產管理服務的領導品牌之一,在安聯集團負責資產管理服務的安聯投資,其格言之一是成為全球投資者(Global Investors),旗下基金經理向來擅於根據全球政經局勢最新發展,尋找合適投資機會,該行環球股票首席投資總監Virginie Maisonneuve去年3月初從英國倫敦來港探訪客戶其間接受《Money Monday》訪問,在第388期(去年3月6日出版)、題為「地緣政治緊張 中資股低吸勝高追」的封面故事中,Maisonneuve指出,隨着近年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投資中國股市的確已變得比以往困難,其中一個應變方法是在市場情緒變得極度悲觀時始買入或增持,「當情况變得極端,通常都是買貨的好時機,因為當估值已經很低,價值便會浮現,當然你也要做足功課由下而上選好股票才可取得超額回報」。上述訪問見報後,恒指在其後10個多月曾反覆受壓,今年1月22日最低跌至14,794點始見底。
雖然恒指近月反覆回升,尤其是4月下旬至上月中旬曾出現強勁升浪,短短4星期內累積升幅高達3329點或20.5%,惟上月20日最高報19,706點後,過去兩個多星期沽壓湧現,上周五收報18,366點。考慮到恒指於1月22日低位14,794點急升至上月20日高位19,706點,累積4912點升幅,若回吐期內升幅23.6%見18,546點,這已超額完成,而恒指下個支持為18,000點心理關口,跟着若回吐升幅38.2%的話,將考驗17,829點(見圖1)。
既然Maisonneuve在去年3月初曾給出「中資股低吸勝高追」此及時和具啟發性的投資建議,記者上周五再次訪問Maisonneuve時亦請教她現時對本港以至中國股市後市的看法,她的觀點與去年3月初時相若──短期偏向審慎、長期仍然樂觀。
Maisonneuve解釋,中國可見將來仍會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及市場規模龐大,故中國股市一定有投資機會,例如投資者買入優質中資股持有長達5年的話,贏面甚高;但Maisonneuve亦提醒,假如投資者希望藉短期操作、買賣賺錢,難度便會較大,原因是中國股市今年1月下旬以來已反彈不少,現時市場情緒已相對樂觀,認為可在市場情緒變得極度悲觀時始再買入或增持優質中資股。
為何Maisonneuve對中國股市短期仍然維持審慎觀點呢?原因是她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溫感到十分憂慮。Maisonneuve分析,俄烏戰事及以巴衝突先後於2022年2月及去年10月爆發及延續至今,除了事件初期為市場帶來震盪外,投資者更關注經濟增長及息口展望等宏觀領域,Maisonneuve認為此舉忽視了地緣政治風險,指全球現正出現1991年冷戰結束後最重大的地緣政治動力及世界秩序轉變,為股市投資者帶來長期及深遠的啟示。
Maisonneuve指出,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曾就此有名句「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認為全球意識形態之爭已告一段落,全球人類將會逐步採用自由民主,以及資本主義體制,但事實卻是,去年底佔全球逾71%人口國家並沒有採用自由民主,以及資本主義體制,以中國為例,即使過去逾30年採用資本主義重塑經濟,但政治制度上仍維持「中國特色」。
根據Maisonneuve的分析,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曾擔任「世界警察」此角色近30年的美國,過去幾年已轉為採取孤立的政策(drifted back to a more isolationist position),例如美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的承諾已不及以前堅定,對保護北約內盟友的安全變得更有條件性。
Maisonneuve認為,上述世界秩序的轉變,不代表大國(Major Powers)之間無可避免會爆發直接衝突,但對抗將會以不同形式顯現,例如假如大國繼續互不信任、互不支持的話,這會影響全球貿易、供應鏈、消費者取向及科技發展。
2020年首季美國以至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曾嚴重擾亂供應鏈,拖累經濟出現衰退;而普徠仕美國小型公司股票基金的投資組合專家Michele Ward在上周四的「名人樓市論壇」認為,美國不少企業汲取上述教訓後,希望控制自己的命運,2021年以來已推動「在岸外包」(Onshore Trend,指外包商與其外包供應商來自同一個國家,因而外包工作在國內完成)此策略,其後政府就此有很多政策出台,更加快製造業重返美國此趨勢,因此當地建築開支近年增長強勁。
Maisonneuve認為,不論是「在岸外包」或「近岸外包」(near-shoring)也好,對全球某些國家屬合理,對發展人工智能等某些尖端科技亦可能屬合理,原因之一是這些尖端科技可以應用於軍事上。Maisonneuve舉例說,在今年3月5日,烏克蘭研發的海軍無人機破壞了俄羅斯巡邏艦Sergey Kotov,有關尖端科技並非由軍方研發出來,而是由比軍方掌握更尖端科技的私人企業研發、原本用於拍攝地貌等商業用途,現已由軍方採用及轉為軍事用途;另一例子是有外國企業向烏克蘭政府提供人工智能技術,用於俄烏戰爭之上,而很多軟件公司也正幫助烏克蘭免於被網絡攻擊。
綜合上述分析,Maisonneuve指出,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科技及軍事之間的界線已變得愈來愈朦朧,全球政府也留意到此事態發展,擬繼續增加國防預算(見圖2),當中,美國國防部最近已要求在截至今年9月底止2024財年投資18億美元於人工智能,有關軍事開支將會鼓勵從事人工智能及網絡安全的上市公司增加投資。
Maisonneuve續說,在美國營運的外國企業若被白宮視為威脅國家安全,他們將會被嚴密監視,甚至被相關部門要求把業務撤離美國。在此背景下,Maisonneuve相信,全球科技企業需要在某一陣營中選擇站隊,才可融入相關科技生態系統。
另外,Maisonneuve認為,中國在太陽能、電動車及電池等可再生能源領域已建立全球領導地位,故其他國家若希望把石化能源轉型至可再生能源的話,往往會與中國合作。當中,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南方國家往往比北方國家貧窮,短期仍然需要依賴成本較低的石化能源以推動經濟增長,故在石化能源轉型至可再生態源的步伐料比較緩慢,但長期來說,發展可再生態源仍然是大勢所趨。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