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民銀行昨推出新措施,支持境外投資者於「北向債券通」所持有的在岸國債及政策性金融債,作為北向「互換通」抵押品。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昨於債券通周年論壇上表示,新措施將進一步拓展人民幣債券作為離岸合格擔保品應用場景,有利於盤活境外機構持有的境內人民幣債券,也有利於降低境外機構參與互換通的成本。金管局、港交所(0388)及證監會對此均表示歡迎。
港交所表示,旗下香港場外結算公司將接受有關債券作互換通的履約抵押品,期望今年底前落實,具體細節將適時公布。金管局和證監會表示,措施為「北向互換通」投資者提供另一項非現金抵押品選擇,一方面節省現金佔用成本,可提升資本效率及在岸債券的吸引力,發揮債券通和互換通協同效應。
有從事債券買賣的交易員表示,過往境外投資者於「互換通」繳納保證金,可使用現金或其他高流動性資產作抵押品,包括離岸人民幣國債及香港外匯基金票據等,新措施可為境外投資者提供多一個選擇,但預計有關措施對刺激在岸國債交投作用不會很大。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該局今年2月底已開始接受銀行使用在岸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作為合資格抵押品,以向各銀行提供人民幣流動性,往後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需求肯定會繼續增長,而其對流動性和風險管理的需求亦會愈來愈大。金管局未來其中一個工作為豐富「北向通」投資者的風險管理工具,方便持有內地債券的境外投資者,能更有效管理利率風險,進一步提升對投資在岸債券的興趣和動力。
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北向債券通」2017年推出,由最初出的首月平均每天15億元成交(人民幣,下同),增長逾30倍至今年5月的日均約466億元,去年境外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的交易總量超過15萬億元。另外,他稱上月「互換通」日均成交名義本金亦達135億元。
事實上,即使市場預期內地需透過減息降準等貨幣寬鬆政策推動經濟,以及美國國債息較中國債息溢價持續擴大,但境外投資者的中國債持有量一直上升。自去年9月以來連升9個月(見圖),5月份境外投資者的中國債持有量,升至歷史高位的4.22萬億元。
渣打金融巿場部香港兼大中華及北亞區主管曾繼志表示,新措施將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在岸債券巿場,近期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在岸債巿持續保持高度興趣。他亦引述該行研究部數據指,截至今年5月,內地債券巿場已連續9個月錄得外資淨流入,5月份淨流入量達1720億元,按月升逾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