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時主板新股上市,按盈利測試準則,除須符合最近一年盈利最少3500萬元外,亦要達到最低市值5億元要求,即引伸歷史市盈率(PE)為14.3倍。惟有統計指出,過去兩年半主板上市公司所在的16個行業中,有13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都低於14.3倍。香港資本市場專業人員協會及上市公司商會認為,鑑於現時市况低迷及很多行業PE較低,令上市申請人就算達到最低盈利要求,都未能滿足最低市值要求,建議港交所(0388)檢討已符合盈利要求申請人的最低市值要求,以提升本港新股市場競爭力。港交所就回應,會定期檢視有關規定,以回應市場的發展狀况。
港交所於2018年2月,將主板新股上市時的預期最低市值要求,由2億元增加至5億元。其後於2022年1月,按盈利測試準則,將主板上市申請人的盈利要求,由5000萬元提高至8000萬元,當中最近一年盈利要求亦提高至最少3500萬元(見表)。
香港資本市場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黃偉誠以個人身分撰文指出,市盈率會按市况不斷變化,受外在環境、主觀因素等左右,非公司可控制,即使符合盈利要求的申請人,在低市盈率市場環境或行業下,仍有可能未能滿足上市條件。
他根據市場數據所作的統計顯示,由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5日期間,在主板上市的16個行業分類中,有13個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低於14.3倍。而在今年6月5日,在16個行業中,亦有8個是低於14.3倍;當中房地產、工業產品、服務及能源類行業,平均歷史市盈率較低,由11.9倍至13.1倍不等。意味有關行業的公司,就算盈利達3500萬元,都未能滿足最低市值要求,需要更高盈利,才能滿足市值要求,認為這樣並不公平。
他又指出,全球很多主要市場,新上市要求都集中在財務表現如盈利要求及營運條件等,沒有最低市值要求。其中紐約交易所、上海及深圳交易所,如若干盈利要求符合,不設最低市值要求。納斯達克就採分級制,有不同財務表現指標,讓有強收入或現金流公司,不用符合最低市值要求。
他建議港交所提高彈性,發行人如符合財務要求,如有持續盈利、收入或現金流等,只要上市時符合最低公眾持股量,可考慮取消最低市值要求;又或可考慮向符合盈利要求的公司授予臨時豁免,並就市值要求做廣泛市場諮詢。
香港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亦表示,港交所2018年提高市值要求時,當時市况好,惟目前市况低迷,公司以逾14倍PE上市,根本賣不出股票,認為港交所應不時按市况檢討上市要求,考慮調低市值要求,令公司可完成集資,搞活香港新股市場。
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表示,香港情况不能與其他市場直接比較,因香港只有一間交易所,但部分海外市場不只一間交易所,發行人可按其要求在不同交易所上市,故相關交易所的彈性較大。雖然美國市場在符合盈利要求下,不設最低市值要求,但美國有交易量要求,如在指定時間內不達標,可被要求退市,所以亦不能完全可比較。不過,他認同目前市况較差,若市場有聲音要求檢討最低市值,交易所應與市場溝通及諮詢。
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認為,市值取決於市場狀况,因此目前5億元的最低市值要求,在市場低迷期間,可能會妨礙很多公司上市。
港交所發言人指出,會繼續定期檢視有關規定,以回應市場發展狀况,為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優質的融資平台,同時保障市場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