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瑞銀張寧:促進民營經濟立法料加快 增信心

【明報專訊】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表示,備受關注的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上周四在北京閉幕,並發布了一份較為簡短的會議公報,公報內容與政府近期出台的政策和領導層講話精神基本一致,新的措辭和提法並不多;而會議重申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期目標,這意味着未來10年平穩的經濟增長依然十分重要,當中,他認為,政府可能會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推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這將有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

張寧分析,三中全會重申了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同時強調政府在「維護市場秩序」和「彌補市場失靈」方面的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次會議亦繼續重申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長期承諾,並特別提出要保證國企和非國企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如資本、土地、勞動力等)、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他認為政府可能會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推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這將有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會議還要求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事實上,內地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今年2月已經共同組織召開《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工作座談會,司法部黨組書記、部長賀榮主持會議並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立法進程將加快推進。

發展「新質生產力」 增研發教育支出

張寧分析,正如政府在過去一年反覆強調,是次三中全會將「高品質發展」作為未來10年中國發展的首要任務,特別是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促進實體經濟和數位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制度等方面。由於創新、教育、科技和人才是高品質增長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故此張寧亦預計,政府將出台全面推動高品質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框架和規劃,在財政稅收、貨幣信貸和產業政策方面出台具體的支持措施,進一步提高整體研發、教育和人才培訓支出,並加大對「卡脖子」瓶頸領域的資源投入尋求更多突破和自立自強。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今年2月表示,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3.3萬億元人民幣,佔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64%。過去10年中國的研發經費穩步增長,從2014年1.3萬億元人民幣,到2022年首次邁上3萬億元人民幣台階,去年再增加至3.3萬億元人民幣;研發經費佔GDP比重,自2013年首次達2%後,到2022年首次超過2.5%,去年再升至2.64%(見圖)。研發投入增加的成果是國產大飛機、國產大型郵輪、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等「大國重器」亮點紛呈,彰顯中國創造實力,中國亦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高價值發明專利佔比超過四成。

戶籍土地市場改革料取得更多進展

是次三中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張寧預計,未來幾年戶籍和土地市場改革將取得更多進展,當中,除個別一線城市外,大部分大城市應會取消大部分的戶籍限制,進一步縮小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2023年兩者分別為48.3%和66.2%);他又預計財政轉移支付和土地供應會與新型城鎮化進程更為緊密相關;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更多進展,推進城鄉土地市場一體化,盤活現有土地資源,利用不同區域之間、工業與住宅用途之間等方面的調配空間。

另一方面,是次三中全會亦再次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和基本民生建設、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雖然公報並沒有提及「促進共同富裕」,但張寧認為促進社會公平和改善保障民生仍將是政府的首要政策目標之一,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應有助於釋放及提振居民對城鎮住房和消費的增量需求。

美或加徵關稅 內地料拓其他市場出口

是次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和歡迎外國投資者,張寧分析,這也有助於「以開放促改革」、進一步推動國內的結構性改革。他續說,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和保護外商投資,減少國內市場准入壁壘,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和對外投資水準,推進「一帶一路」機制建設等均屬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

鑑於未來美國向中國加徵60%關稅的風險不容小覷,張寧認為擴大對外開放對未來的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例如拓展對其他市場的出口,也有助於降低美國對華科技限制的負面影響。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