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生物科技公司通常未有錄盈利甚至營業收入,研發開支亦較大,集資需求殷切,本報統計港交所(0388)現正處理的逾百宗新股上市申請中,共有11家生科公司已按《上市規則》第18A章遞表申請上市,仍是本港新股上市的主要來源。只是能否成功上市,則受市場投資氣氛,以及資金情况所左右。
事實上,於1月26日遞表申請上市的浙江同源康醫藥,原已於上周一(22日)通過上市聆訊,隨時可以公開招股(IPO)。但該公司最終未有在上周五前公開招股,以至其未能於遞交申請半年內上市而導致申請失效。分析估計主要原因應為評估投資者意向後,公司或認為未能以合理估值上市而暫時拉倒。
另已循18A遞表申請上市的11家生科公司中,有兩家均於今年1月29日遞表,分別為北京華昊中天生物醫藥和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而截至上周五兩家生科公司均未通過上市聆訊,意味着兩家生科公司上市申請亦將於今日失效。
資深投資銀行家鍾冠聰表示,循18A上市的生科公司多屬早期發展,未必可以完全商業化。而過去幾年整體市場氣氛欠佳,就算其他有盈利的公司都表現普通,更何况未有盈收的生科公司。他指出,生科公司即使有大行或知名投資者入股,亦不能保證會成功。
鍾冠聰續指出,生科公司早年確有「炒過龍」現象,現時需回歸現實及基本因素,預期未來生科公司必須要有一定質素,才能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