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紅海危機令全球船東重新調配航線和船舶以增加運力,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成員之一的東方海外國際(0316)航線貿易部董事徐衛國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聯盟因紅海危機決定今年航線產品中減少一條有靠掛香港的亞洲-歐洲航線,而且客戶習慣由內地直接出貨、往來東南亞的直航增加,均導致香港轉口港「被取捨」。不過,他認為本港碼頭效率高和地理位置優越,公司近年已推出兩條有靠泊香港的新航線,分別往返拉丁太平洋和日本、菲律賓,並預計明年航線網絡整體變化不大。
貨量是船公司考慮航線佈局的重要因素,從全球貨櫃吞吐量排名可見,去年首8位內地港口已佔6席,惟香港以處理1440.1萬個標準箱(TEU)、跌至第十位。徐衛國說,供應鏈外移至東南亞後提高了當地的貨量,促使直航增加,進一步影響香港轉口量,加上華南產業升級令出口貨品轉向空運,「不是叫船公司設更多航線來港,我想來,但問題你沒貨」。他期望香港就貿易結構變化作出針對性工作,共同想辦法增加貨量,至少要守住現有市場。
船東除因應貨源調整航線外,準班率和空班情况亦不可或缺。航運巨擎馬士基與赫伯羅德擬組成「雙子星」(Gemini)聯盟,提出準班率90%,令東方海外所屬海洋聯盟為維持競爭力,減少停泊部分港口和航線產品以提高準班率,並冀恢復至疫前80%至85%水平。徐說,「雙子星」提出90%準班率的服務設計是減少直航,但容易有「瓶頸效應」,而且船期準其中方式是投入更多船,惟增加成本,同時歐盟環保規定亦限制船速,故聯盟先恢復準班率至疫前,同時視乎競爭對手再作調整。他又稱,聯盟之前調整航線主要為了維持每周船班次而減航線,12月將展開明年「Day 9 」航線產品聯盟會議,並於明年2至3月正式公布,但他認為現時紅海危機令船舶調動空間不大,全球需求亦未見很大變化,料航線網絡續維持。
據同系公司中遠海運港口(1199)上半年業績簡布顯示,東方海外佔中遠港口旗下8個主要碼頭處理量的6.5%,徐期望擴大船隊規模增加聯盟航線話事權。以該公司船隊交付情况來看,其於2020年簽訂12艘的2.4萬TEU船舶今年已全部接收,年底將開始接收一艘1.6萬TEU船舶,合共10艘,料兩至三年內完成交付。另於2026至2028年亦會接收7艘可加注綠色甲醇的2.4萬TEU貨櫃船。
今年全球航運業受紅海危機影響,運費再度攀升,儘管與2021至2022年因疫情扭曲全球供應鏈令運費衝上歷史高位仍大有距離,但仍遠高於疫前水平(見圖1)。徐認為紅海危機對運費的影響勢頭會延續至第三季,當中亞洲的出口較美國旺,但部分航線陸續釋放運力,尤其今年有更多新船於歐洲交付,其航線運價有所回調。但整體而言,若貿易需求平穩,紅海危機維持,料未來運價指數回落空間不會太大。同時,美國東岸碼頭正醞釀罷工潮,他指仍在觀察中,但料影響不會太長時間,因相信當地政府很快會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