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瑞銀伙港大培育NPO領袖 今年28人上堂 着重跨界合作策略性思考等

【明報專訊】瑞銀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共同主辦的可持續與社會創新領導培訓課程(SSILP),至今年已開辦第二屆。此項目旨在培育非牟利組織(NPO)當前和新一代領袖人才的領導能力、商業技能和社會創新理念,並展示對社會有所作為的實用計劃。

明報記者 邱潤青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徐曉君介紹,今年共有來自各界別的28名非牟利組織領袖接受9堂授課,以及各類互動性指導。課程內容由各界合力設計,關注了非牟利組織領袖最迫切需要得到的知識和技能,包括策略性思考、組織文化及包容性領導力、跨界別合作、循證決策(以客觀證據為基礎的決策)與社會變革等,以滿足非牟利界別最切合實際的需求。

課程有16名包括港大教授在內的學術界和行業主題專家為學員講解基本理論框架,由非牟利機構資深從業人員做出技能實踐詳解。更有來自瑞銀的12名各部門高管就高層次策略、資源管理及推銷技巧向NPO領袖作出輔導。

瑞銀:盼吸引更多社區參與

今年SSILP更加強其課程架構,將課程接軌至世界性的研究生課程。徐曉君介紹,港大社工系開設非牟利管理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目標讓各界非牟利機構人士學習科學的管理模式,而非僅局限於提供服務。若SSILP學員有意修讀該學位,SSILP可用於抵換其中一門課程的課時及學分,助學員較其他學生更輕鬆達到畢業要求。

瑞銀亞太區企業傳訊總監文釗域(Rob Stewart)稱,非牟利組織需要與各方持份者建立緊密伙伴關係,以克服發展中遇到的挑戰。而SSILP課程可幫助各類NPO創造共同語言,充實非牟利業界。文釗域介紹,自2015年至今,瑞銀已在香港培訓約250名非牟利組織領袖,成功建立校友人脈網絡,並促進互動和合作機會。去年開始與港大合作,依託港大的學術實力進一步保證體系專業化。文釗域續指出,希望未來可吸引更多社區參與,共同推動社會發展,確保計劃的長期成功及影響力。

課程擴至大灣區 5領袖參與

第二屆培訓課程已擴展至大灣區,本屆課程共吸引5名來自大灣區的非牟利組織領袖參與。瑞銀社會影響力與公益慈善大中華區主管耿明表示,不同地區非牟利組織的探索及實踐存在不同側重和優勢,今年SSILP擴大了香港本地及大灣區非牟利組織生態圈,通過相互交流合作可促進NPO發展更進一步。

耿明稱,獲獎項目需同時具備社會影響力、創新性、可持續性及可實現性。本屆NPO領袖近一半來自為弱勢社群爭取公義和福利的組織,也有來自教育、健康保護和環境保護組織的參與者。評審團於上月20日在27份項目提案中選取兩份優異項目,瑞銀將為各優勝項目提供40萬元專案孵化資金,用作發展和踐行慈善。

[ESG 環保‧社會‧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