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及經濟系兼任教授何濼生在上文建議,推出「有香港特色的組屋」,出售予組織家庭的年輕人,在此基礎上,他亦建議暫停「綠置居」及不再出售公屋單位,避免寶貴公營房屋資源變為「幫人發達」的投機工具。
高力香港估價及諮詢服務主管周若瑜在前周四於本報「名人樓市論壇」專訪中表示,在過去樓價急升的一段時間,政府推出資助出售房屋時增設一些階梯,隨着目前樓價已較2021年第三季歷史高位跌近三成,有部分當年新增的階梯現時未必再值得去做。報道中舉例,房委會於2016年開始推出「綠置居」,在「一換一」安排下,每個「綠置居」單位可同時滿足綠表買家自置居所的訴求,同時亦可交回公屋單位予有需要人士入住,上述安排與綠表申請居屋相同,惟與居屋比較,「綠置居」單位以較私樓折讓更多的價格、即更低價出售,因此亦更吸引。
上述報道見報不足一星期,香港測量師學會上周三對2024年度《施政報告》作出十大建議, 包括建議重新檢討公共和資助房屋政策,如暫停「綠置居」,嶺南大學何濼生在是次專訪被問及對此有何看法,他稱「綠置居」此資助出售房屋設計根本上就有問題,假如政府接納他的建議推出「有香港特色的組屋」,「綠置居」不單應暫停,而是可以取消。
房委會今年推出的新一期「綠置居」,已於3月至4月接受申請,以市值五二折推售新建的市區盤長沙灣麗玥苑,提供約2359伙,售價由154萬至461萬元不等,平均呎價6470元,符合資格的申請者主要為公屋租戶,中籤者上月開始揀樓。
何濼生認為,由公屋租戶購買的「綠置居」售價訂得如此低,買入及自住一段時間後亦可以轉售勁賺,會吸引更多人申請公屋,形成惡性循環:「把『綠置居』賣得如此平,而且以抽籤方式發售,只會吸引很多想攞着數嘅人去抽獎。問題是『綠置居』屬現時公屋租戶所擁有的附帶福利,既然買『綠置居』可以發達,這便會增加申請公屋的吸引力,從而吸引更多人去申請公屋,這樣的話,政府興建多少公屋也不夠」。
公屋聯會在2021年根據房委會網站公布成交紀錄及多間地產代理數據,在「綠置居」研究參考了黃大仙景泰苑和深水埗麗翠苑兩個屋苑,合共41個單位轉售的資料顯示,所有單位的平均溢價約106.3%。
房委會在2022年1月宣布收緊居屋和「綠置居」單位的轉讓限制,業主在第二市場以不高於原價轉售單位的年期由兩年增至5年,而在公開市場的轉售限制期限則由10年延長至15年。何濼生認為,即使收緊居屋和「綠置居」單位的轉讓限制屬方向正確,但仍做得不夠,應該進一步收緊:「居屋作為寶貴的資助出售房屋資源,不可以作為一個抽獎遊戲,原因是個別居屋屋苑位置比私樓更優越,售價卻很低、很不合理,這令幾乎每個人也想買,吸引很多人參與抽獎,博買入後轉售賺大錢,這些投機需求應該被打擊,所以要進一步收緊轉讓限制」。
據報道,是次《施政報告》擬為多次申請居屋卻未能中籤的年輕家庭提供額外申請編號,何濼生認為要做得更徹底,建議不止年輕家庭、所有居屋申請者由抽籤改為排隊先申請先得以作分配,則首次申請失敗後下次申請時較當時首次申請者有優先認購權,餘此類推。
香港測量師學會上周三亦建議將所有公屋單位僅作出租用途,不可出售,以防止更多公屋單位流入公開市場,確保公屋資源用於滿足真正有需要的群體的租住需求,何濼生表示,對此非常同意:「租者置其屋計劃我由此始終都是反對的,原因是公屋租戶向政府低價買入單位後,可以在二手市場轉售圖利,這樣只會吸引更多人來申請公屋,這樣的話,興建多少公屋也是不夠的」。
總結是次訪問,何濼生強調,本港政府制定房屋政策時,需要避免資助出售房屋「幫人發達」,原因是這會吸引很多人「躺平」、不努力工作提升收入以符合資格申請資助出售房屋。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