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岸海水污染嚴重,兼且空間有限,水產養殖業的大趨勢是向深遠海發展,以擴大養殖空間和避開污染。但深遠海養殖使用的大型網箱運輸和安裝成本極高,間接壓縮了業者的盈利空間。為此,有港商研發出一款「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可將大型網箱的運輸和安裝成本大大降低,還可抵抗風災風險。
藍潔豐侖海洋科技(BWSea Technology)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吳潔純表示,水產養殖業的養殖區以往主要都是設於近岸水域,水深通常大約5米。但隨着人類對水產需求不斷增加,養殖規模逐漸擴大,近岸養殖空間不足、密度偏高等問題,已變得愈來愈明顯。
加上近岸海水的污染愈趨嚴重,水產養殖業的世界潮流都是嘗試向深遠海發展,在那裏設置大型網箱來養殖水產,以擴大養殖空間,同時利用深遠海較優質的海水避開近岸的污染。所謂「深遠海養殖」,暫時還未有統一的定義。其中一個比較常見和籠統的說法是,離岸至少10公里以上,低潮時水深至少20米或以上。但亦有業者將之區分為「深海養殖」和「遠海養殖」,前者指水深至少50米以上,後者則是指離岸至少30公里以上。
然而,這些大型網箱不但造價貴,而且運輸和現場安裝成本相當高。若用拖船在水下拖運,由於阻力大,運輸時間會很長。將網箱由製造廠拖到選定的深遠海養殖地點,可能要很多日,有些情形收費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而且,這樣在水下長距離拖運大型網箱,途中亦可能碰撞到海牀或其他水下障礙物,損壞網箱。
為了解決上述痛點,該公司2022年初開始研發一款「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希望能夠協助水產養殖業更快捷、方便和便宜地運輸和安裝這些大型網箱。
吳潔純表示,該公司的「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有幾大特點。首先,是該平台兩邊設浮體,可將整個大型網箱托出水面。這樣網箱便可以在水面拖行,大大節省運輸的時間和成本,兼且大幅減低網箱在運輸途中和海牀或其他水下障礙物碰撞損壞的風險。
第二,「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本身可以升降,兼且具有壓載功能。因此,當到達選定的深遠海養殖地點時,它可以直接將大型網箱下沉至養殖業者指定的深度,同時利用其壓載功能,令大型網箱的四條樁腳插入海牀(即是「壓樁」),以固定其位置。
第三,若出現特強颱風,「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亦可以將大型網箱暫時下沉至較深地方,讓魚群避開淺水處的風浪,大大減低養殖業者的損失。又或者,養殖業者想將整個網箱撤離轉移到附近其他地點,「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亦可以方便的重新完成拔樁、運輸、壓樁等工序。而且,速度比以往使用「起重船」快。
第四,「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採取模塊化設計,有需要就可以很容易地擴展,以便協助運輸和安裝更大、更重的網箱。
經過大約一年半的研發,投入數百萬元人民幣,該公司在去年7月推出「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第一個客戶是內地的大型建材集團中國聯塑(2128)。至今,該公司已協助內地的業者運輸和安裝了幾個大型網箱,累積收入數百萬元人民幣,運輸總距離超過1500公里。而且,時間和成本方面大約只是傳統方式的幾分之一,成本效益極具競爭力。此外,「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亦已在內地取得兩個發明專利和兩個實用新型專利。該公司與其客戶兼合作伙伴中國聯塑更加被內地有關方面要求,一起草擬操作這種平台的國家標準。
在9月底舉行的「中大創業大賽」中,該公司晉身最後五強。另外,經香港智慧城市協會的推薦,以及通過Google的甄選之後,該公司獲得Google免費提供價值25萬美元的雲端服務額度。吳潔純表示,計劃明年向船廠至少訂做多一部「海上智能輔助運部署平台」,以便在內地不同地區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