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6月,施羅德投資發表「2024年香港退休調查」,發現在職人士所需的退休資金儲備與退休後開支之間,平均存在240萬元的差距,故建議「提早投資、增加投資額」,以儲得足夠退休金安享晚年。上周施羅德公布該調查的第二期結果,顯示59%的受訪者有興趣將「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s)納入其退休金投資組合中;該公司稱,「另類投資」可令投資組合波動性較穩定,並應對長壽風險問題。
「2024年香港退休調查」於今年2月27日至3月11日期間進行,在網上訪問了1000名未退休香港強積金計劃成員。調查顯示,雖然香港人退休後的平均壽命為22年,但受訪者預計退休後的平均壽命僅為15年;未退休人士的退休財務儲備似乎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口,所需的退休資金儲備與退休後開支之間,平均存在240萬元的差距。
施羅德投資香港退休業務總監劉以浩表示,在職人士要建立更多退休儲備時,主要可通過提早投資、增加投資額,以及採取策略提高回報。他表示,當投資期愈長,就能相應加大複息效應,隨着年齡增長,進取型投資比例應減少。
上周,施羅德投資公布「2024年香港退休調查」第二期調查結果,內容主要探討港人對「另類投資」於退休投資組合的看法。劉以浩指出,91%的未退休受訪港人,聽過至少一種「另類投資」類別,59%受訪者稱有興趣將「另類投資」納入其退休金投資組合中。
此外,劉以浩表示,53%受訪的未退休港人目前已經持有至少一種「另類投資」類別,但差不多的人數(51%)聽過此術語,意味市場需要更多教育。對於「另類投資」,受訪者的「認知」(awareness)和「持有」(ownership)存在一定落差;以加密貨幣為例,調查發現,69%受訪者有「認知」,但只有22%實質持有;又如房地產,47%受訪者有「認知」,但持有的為17%。其他「另類投資」類別還有大宗商品、保險相連證券、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對冲基金及證券化信貸等。
不少人對於另類投資的觀念是,風險高、太過波動。不過,劉以浩稱,如果由專業基金經理管理,受訪港人最感興趣的「另類投資」類別為:對冲基金(77%感興趣)、保險相連證券(54%感興趣)及私募股權(52%感興趣)。他指出,在較成熟的亞洲市場如新加坡,其退休金容許10%至15%比重投放在「另類投資」,並預期未來此比例可增加至20%。
假如日後本港監管機構容許強積金涉足「另類投資」,劉以浩舉例說,開始時可先佔多元資產基金的10%,之後逐漸提升至20%。至於現時未退休人士的個人總資產投資組合,他認為「另類投資」初步可佔10%至15%,而選取哪類型「另類投資」,要視乎個人的風險胃納,但直言加密貨幣不太適合加入退休投資組合,反而Cat bonds(天災債券)較適合,因如在2022年,各類傳統資產下跌,Cat bonds仍穩步向上。
所說的Cat bonds,全名是Catastrophe bonds,又稱之為巨災債券,是保險相連證券的一種,此類產品主要將部分保險風險轉至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而巨災債券的主要風險來自天災,平均存續期約3年,目前平均孳息率達13厘,較現時高收益債券介乎7厘至8厘的孳息水平為高,而且與其他風險資產的相關度較低,當其他風險資產價格波動時可以提供緩衝。
劉以浩表示,「另類投資」可令投資組合波動性較穩定,因非直接與主要資產升跌掛鈎,而且可應對長壽風險問題。然而,他提醒,「另類投資」或存在流動性問題,假如佔投資組合太高比重,會影響其流動性。
施羅德投資亞洲區多元資產及固定收益管理總監于學宇表示,美國聯儲局開始減息,但要去到新冠疫情前的零通脹、零利率,機會很低,明年和後年息率最多降至3.5厘至4厘,即息口料在更長時間維持在更高水平(higher for longer),可見在利率上下波動的情况下,投資債券不一定賺錢,因債券價格跟市場利率是負相關關係。他指出,若能夠利用證券化信貸,在歷史上9個不同的利率上升周期,以Bloomberg MBS指數為例(一個彭博的證券化信貸指數),都跑贏其他固定收益資產,抗跌力較強,所以在退休投資組合裏,加入證券化信貸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